长津湖之战,为何89师仅冻伤400人?多亏师政委王直的一个决策
冰血长津湖
在长津湖之战结束之后,美军第八军军长范弗里特对自己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做出了上述的评价,在范弗里特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之中,他从未见过第二支比志愿军更可敬的部队。
长津湖战役爆发于1950年的冬天,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美军陆战第一师
越过黄草岭,往长津湖一带行军,志愿军方面急调第九兵团前去迎敌,值得一提的是,第九兵团原本是要被调往福建地区的,但是因为军情紧急,他们的目的地临时从福建变成了朝鲜,因此第九兵团在进入朝鲜的时候,根本没有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而当时长津湖一带的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
许多战士就在这样的低温中被活活冻死,但是第九兵团的战士们拿出了超乎寻常的毅力,裹着单衣在风雪中行军,终于准时到达了长津湖地区,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了。
美军对长津湖一带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对于物资本就紧缺的第九兵团,美军的行动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是让美军感到畏惧的是,即便物资如此匮乏,也没能阻挡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弹药不足,且没有足够的炮火支援,很多志愿军直接在冰面上匍匐前进,接近美军阵地进行攻击,最终,第九军团以减员三分之一的惨烈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
对美军而言,这是一场噩梦般的遭遇,他们称长津湖战役中的撤退是"最恐怖的退却",因为他们根本走不出志愿军的包围圈,每走出几米就会遭到志愿军的伏击。志愿军方面因为此战伤亡近两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战士是死于严寒,每个师冻伤的战士都在一千以上。
未雨绸缪
但是89师是个例外,他们仅有400人左右冻伤,是全军的最低记录,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得感谢一个人,89师的师政委王直。
王直是一个非常谨慎且爱兵如子的干部,在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之后,王直带着89师的先头部队先行北上赶到东北,刚下火车,王直就被东北夹着细雪的寒风吹的头昏脑涨,王直猛然意识到,这样的酷寒将是杀人的利器。
内心不安的王直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动员部队搜罗厚实的衣物以备御寒,但是在全国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根本就凑不齐这么多人的棉服,王直实在觉得不放心,便又想了个办法,让战士们尽力寻找棉絮等保暖的物质连夜赶制成简单的保暖衣物带去朝鲜。事实证明,王直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朝鲜的低温远比人们想象的可怕。
没想到89师不光是能未雨绸缪,连运气也不错,他们刚刚进入朝鲜境内,就迎面遇上了美军一个运输大队,战士们立刻上前击溃了美军,缴获了几卡车的物资,这批物资里,有三千张羊毛毯子,是美军用来御寒的,这样的好东西,志愿军战士平时见都没见过,王直高兴坏了,这不正是部队继续的吗?
问题是毯子只有三千张,一张毯子顶多裹两个人,不管怎么分都会有战士分不到,这可怎么好?大家各出奇招,没想到王直提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建议,他表示,可以把这些毯子裁成小块,这样一个战士分上四小块,裹住手脚就可以了。很多人一听很舍不得,这可是上好的羊毛毯,为什么拿来裹手脚?大家不是有手套和棉袜吗?
可王直知道,在朝鲜这样的环境里,战士们简陋的手套根本抵御不了寒冷,羊毛毯这东西对美军来说是个御寒的物件,对物资匮乏的志愿军而言,是救命的宝贝。在王直的坚持下,这个方案还是执行了。
英魂不朽
越接近长津湖,温度就越低,人的皮肤裸露在外面,很快就没了知觉,连血管都仿佛冻成了冰柱。战士们这个时候才懂得王直的用心,要是没有保护好手脚,只怕他们现在要面临截肢,哪里还能和美军作战?
寒冷,是战场上时常被忽略的敌人,事实上,零下四十度的气温足以杀死一个人,何况89师的战士很多都来自湿热的南方地带,哪里经历过如此严酷的环境?美军裹着无数制作精良的保暖衣物,才有余力冲锋陷阵,可是志愿军一无所有,就算是早有准备的89师,他们最好的装备也不过是一层勉强裹住双手的羊毛毯子。
所以美军非常笃定地认为自己会赢得胜利,然而他们面临的是一支虽然装备不足,战斗力却异常强悍的军队,在保家卫国信念的催使下,志愿军战士顽强地和美军展开血战,白雪覆盖了溢出的鲜血,许多战士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长津湖的冰面之上。
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想明白,美国是怎么输的,中国是怎么赢的,一边是全世界最为现代化的美国军队,一边是"小米加步枪",但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却是最后的赢家,这个奇迹,是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用自己的生命创造的。
那些没能回家的战士,在他们短暂的生命中,也许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天幸福安宁的日子,就悲伤地死去,可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幸福安宁,他们在异乡长眠,而我们永远记得长津湖边,那些英勇的身影。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