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研制20年,让我国拥有歼击轰炸机,从此不再看“别人脸色”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防实力也需要逐步跟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渔民惨遭杀害,而此时的海军却手无缚鸡之力的无法以弱胜强。我国海军的装备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法抵御外敌的入侵。
我国一直缺少新型的歼击轰炸机,然而这种超音速的歼击轰炸机被其他国家垄断,无法输出到我国,我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为了国家安全只能自己研制。
著名的工程师陈一坚就是当初研制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许多专家都认为不需要花大价钱研制,而陈一坚却坚持自己心中所想,
坚持了二十多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我国成功自主研发了属于自己的歼击轰炸机。
总工程师的诞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陈一坚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大家庭里。父亲早年间酷爱读书,并且曾经远赴日本留学学习当地的机械工艺。父亲一直认为中国缺少人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学习,能够拥有自己的技术和本领,将来通过教育强国、为国效力。受到了父亲的影响,陈一坚一直认真学习,并且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当时的时局动乱,陈一坚亲眼看到中国人被侵略的惨状。有母亲担心婴儿啼哭会招来敌人,便堵住孩子的嘴巴,孩子硬生生的被闷死了。这种强烈的刺激也致使陈一坚后期不断学习,一心想要强国。
从这时开始,陈一坚便认真学习技术,
立志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三个志愿都是飞机制造相关的专业。并且最终被厦门大学的航空系录取,开始学习飞机制造。后来经历了院系的大调整,陈一坚所在的航空系和清华大学合并,陈一坚开始了在清华学习的道路。
五十年代的时候陈一坚被分配到了哈尔滨的一个制造厂。这个场子主要是对轰炸机修理和生产零部件,陈一坚开始了轰炸机修理、仿造机器的道路。为了学习先进的技术,陈一坚从来不怕苦也不怕累,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即使工作再累也不忘记看书学习原理,这段日子这也为他后来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家歼击轰炸机打下了基础。
六十年代,陈一坚又被调去了西安的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并且多次参与了轰炸机的改造、设计、仿造等工作。尽管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但是他
心中仍然没有忘记自己设计歼击轰炸机的梦想。工作期间,陈一坚又遇到了混乱,这是他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陈一坚甚至被批评是特务,差点进入监狱,后期才被证明无罪。
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之路
七十年代的时候没我国西沙群岛遭到了冲击,其他国家都拥有歼击轰炸机等自卫能力很强的装备,而我国海军的装备具有严重的缺陷,只有笨重的武器并且性能落后,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我国终于意识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国防武器的设计和制造。
军方要求设计团队能够尽快设计出能够全天候作战、适应各种天气状况、打击能力和保护能力兼备的歼击轰炸机。陈一坚所在的研究所接到了这一任务,由于他曾经有过修理和仿制轰炸机的经验,于是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任务极其艰巨,陈一坚的设计团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由于是从零开始,没有任何的经验和资料可以参考,陈一坚为了尽快设计研发出来,不得不去欧洲寻求合作。当时欧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然而德国的MBB公司及其狂妄,不仅只让中国人远远的看上几眼,不让近距离接触,并且出价极高,二十多个亿才愿意提供帮助,还不肯提供核心技术。这让陈一坚的团队感到极为屈辱,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没有技术支持的研发团队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然而这条路也并不好走,甚至险些夭折。中途陈一坚还将设计规范从遵从苏联改为了遵从美国,这一提议也遭到了设计团队其他人的反对,认为他过于冒险,最终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最终
陈一坚只能折中,将两种设计规范综合起来取长补短。当然,到后面才发现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在团队艰难探索的时候,又不巧的遇到了“国防为经济让路”,国家决定不再进行拨款,需要陈一坚自行筹钱设计制造。然而这架歼击轰炸机所需要的的资金并不是一个人就能负担的起的,这笔资金十分巨大,让陈一坚心灰意冷。当时许多专家都冷眼旁观,说已经有一个歼击机了,没有必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制造新型大规模的机器。
其他人的冷言冷语并没有浇灭陈一坚心中的信念,他仍然认为只有设计制造出自己的歼击轰炸机,才能避免被人欺负的场景。陈一坚咬着牙继续坚持下去,在没有拨款的情况下硬生生的设计出了一个初稿。领导对他们的这种精神另眼相看,项目资金重新投资,给了陈一坚无限的希望。
坚持了20年才获得的成功
设计和制造歼击轰炸机的过程是及其艰难的,虽然项目重新获得了资金帮助,但是后来研制费用又经历了被砍等挫折。然后陈一坚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经过十年的艰难探索,第一台飞豹迎来了首飞。
试飞时陈一坚十分紧张,担心中间出差错,然而怕什么来什么,飞机刚刚升空不久就发生了剧烈的抖动,形势非常危险。还好飞行员的驾驶技术高超,稳住了飞机最终平稳落地,保住了飞机的原型,为后期改进提供了样本。劫后余生的陈一坚顾不上擦汗就开始研究中间出现的问题,一次一次的设计和实验。
最终又经历了十年的不断改造和设计,飞豹迎来了再一次试飞。但是没想到又出现了问题,飞行过程中尾翼上的方向舵掉了,这是一种十分危险和严峻的事情,但是飞行员依旧凭借着高超的技术顺利着陆了。这次故障的原因被找到后,
飞豹又经历了一千六百余次的试飞,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就这样经历了二十年的设计研发,和一千六百余次的试飞,各项问题都一一解决,飞豹终于成功通过审核可以生产了,陈一坚的研究团队被压抑了二十多年终于成功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自主设计研发出来了自己的歼击轰炸机,实现了中国创造,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再也不用求着别人、看人家脸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