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兵中之贼”:古代打造一杆长枪有多难?枪杆非铁非木,成本惊人

发布日期:2023-07-04    点击次数:190

在中国,火药开始应用于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但是并未普遍,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才全方位的使用火器,而在此之前,冷兵器是依然是主要的战场武器。

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

一杆枪,是不是称得上“名枪”,结实、耐用的枪杆是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很多人都认为,古代战场用的都是铁枪,其实不然。用铁做成的枪杆固然结实,但是柔韧性很差,在兵器互砍中没有丝毫缓冲作用,使用者极易受伤。而且铁枪沉重,一丈长的铁枪差不多有30kg左右,这样的重量一般人根本用不了。当然也有例外,如王彦章、李全等。

因此,咱们不说这种“劣质枪”,说说名将们手里的名枪。名将们的枪往往不是凡物,有祖传的,也有订制的。这类枪的枪杆“非铁非木”,是复合材料,一般人可用不起!

首先,枪杆选用坚韧的牛筋木为芯。明清最有成就的枪术家吴殳,在其《手臂录》认为:【枪材,以徽州牛筋木者为上,剑脊木次之,红棱劲而直,且易碎。白蜡软,棍材也】。牛筋木的外侧,裹上一层竹片,用细铜条和细丝线密密地缠结实,这样可以增加枪杆的韧性,还不容易变形。

这样的枪,坚韧而不沉重,刚柔并济,不惧刀砍斧劈,武将骑在马上冲锋,一手即可掌握,保持枪尖向前而不费力。只不过制造工艺比较繁复,成本高,耗时费力,成功率却不高。因此,没有点财力是用不起的!但是一旦制成,往往都是传世名枪!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太平天国为什么不全军直扑北京,推翻清朝呢?
下一篇:燃烧瓶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