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副司令员视察部队,见到一老兵赶忙敬礼,班长懵了:老兵官多大?

发布日期:2023-07-04    点击次数:109

1958年10月,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开国少将刘鹏下部队视察。刘鹏到了某部雷达连值班室时,班长见首长来了,忙喊了一声:“立正。”值班室的几个战士瞬间站得笔直。

就在这时,刘鹏发现有一个认识的老兵站在队列里,也在打立正。他忙跑过去,给老兵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值班室中的战士们都惊呆了,你看我,我看你,都感到匪夷所思。军区的空军副司令要给他敬礼,那这个老兵官得多大啊?这么大的官,咋还在咱们值班室捅咕雷达呢?

那么,开国少将为啥要给一个老兵敬礼呢?这个老兵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空军副司令隐瞒身份,下连队当普通一兵

1958年10月,一个叫“成本兴”的老兵到福州军区空军某部报道。这个老兵除了年纪大了一些,表现得和其它士兵没什么两样,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娱乐,训练很刻苦,为人很随和,所以很快就和连队的年轻战士们打成一片。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连队里的战士们才知道这个老兵“不一般”。

某日,“成本兴”所在班在雷达室值班,正赶上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刘鹏下部队视察。刘鹏走进值班室时,“成本兴”正在那操作雷达呢。

首长来了要立正,所以班长就喊了声“立正”,战士们包括“成本兴”都立即放下手头工作,站得笔直。

让战士们完全没想到的是,刘鹏看见了“成本兴”后,先是很诧异,随后赶紧跑过来给“成本兴”敬礼。

班长和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军区空军副司令这么大的官,要给这个老兵敬礼,难道这个老兵比刘鹏官还大?可如果他真是这么大的官,咋还能和我们一起当兵呢?

刘鹏离开了值班室后,战士们看“成本兴”的眼神变得奇怪起来,举止言谈也拘谨起来。

“成本兴”见瞒不住了,只好苦笑着向战士们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说,我是空军副司令成均,下到连队是向大家学习的,希望大家继续监督我的日常训练,不要知道我的身份后就对我特殊照顾。

成均

战士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整天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人竟然是开国中将成均,真没看出来啊!

虽然成均要求不要搞特殊,但首长的身份“暴露”后,特殊照顾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第二天,班长突然宣布,今天情况特殊,全班在宿舍吃饭。说着,一个战士端进来一盘煎鸡蛋,放在成均面前。

成均心想,这是要给我搞特殊化了。他站起身,拿起碗筷自己去食堂吃了。战士们拦不住他,只好把煎鸡蛋给分了。

吃饭回来后,成均对大家说:“我下连队是当兵的,身份就是一个列兵,你们住的地方我也能住,你们吃的饭菜我也能吃,千万别照顾我,相反,对我越严格越好。”

还有一次,轮到成均所在班值战斗夜班。成均所在连队位于一个半岛上,三面环海,值夜班要爬上一个山头,海风很大。成均那几天还感冒了,身体不是很舒服。

值班当天下午,成均要下山办事,班长想照顾他,就说:“你下山后就不用上来了。”

成均没吱声就下山了。

到了当天晚上10点,成均回来了,和战士们一起值班。班长假装生气地说:“你这个老兵,怎么不听班长的命令呢?”

成均笑着说:

“班长的命令,也不能大过部队纪律啊。今天我值班,咋能不来呢?”

响应毛主席号召, 200多位将军下连队当兵

那么,像成均这样的空军副司令、开国中将,为何要下到连队当一个列兵呢?原来啊,这是毛泽东主席号召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朝鲜停战后,打了几十年仗的人民军队进入了和平时期,有一个不好的苗头开始显露出来,那就是军官和士兵之间距离拉大。当时部队开始强调军官权威,军官生活住家属院,工作在办公楼,官兵之间接触少了、距离大了,人民军队的好传统“官兵一致”有些淡化了。

毛主席很担心这个问题,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1958年,《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相继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了老红军战士、现任37师师政委何云峰下部队当兵的故事。

报道说,何云峰到“红军团”8连1班当兵,完全按照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刻苦训练外,他争着打水、扫地和刷厕所,主动为战士们服务;他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管是外出开会还是到服务社买东西,都要向班长请假销假;他拒绝特殊照顾,班长见他年纪大,怕他冷给换了一床大被子,他坚持要和战士们一样盖小被子;他不让战士们称呼他“首长”,让战士们叫他“老何”,和战士们一起娱乐,一起学习文化,一起唠家常……因为何云峰在部队中与战士们打成一片,所以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毛主席看到了这个报道后,很受启发。

在这一年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军队干部下连当兵” 的号召,说“我看所有的长,师长军长,最好都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可以当两个月。”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解放军总政治部在9月20日发出指示,把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 1个月定为制度。

随后,由高级干部带头做榜样,全军上下很快就掀起了“干部当兵”的热潮,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等将军都下连当过兵。

将军当兵,当时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遵守部队纪律,杨成武刮次胡子用两天

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到某部二连当兵。当时杨成武身体不太好,平时工作忙又睡得很晚,白天有时候昏昏沉沉的,但为了遵守部队的纪律,他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有天晚上,杨成武有些失眠,所以早早就醒了,躺在床上等着起床号。可左等右等,窗外天早就亮了,但起床号还是不吹。

这时,班长也醒了,躺在床上不动。杨成武就悄悄问班长:“怎么还不吹起床号呢?”

班长说:“今天是星期天,起床号比平时晚一个小时。”

杨成武

杨成武听了,默默地躺在床上。虽然躺得挺难受的,却没有因为自己是首长而违反这么个小纪律。

连队训练多,平时不训练时还有不少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得很紧。杨成武到部队后,有几天没刮胡子了,所以就想找个时间刮一刮胡子。

这天晚上,排长宣布说:“今晚不点名了。”杨成武一听,决定利用这个时间刮刮胡子。可他刚抹上肥皂,部队吹号了,临时点名。杨成武赶紧把肥皂擦掉,穿上衣服去集合。

集合回来准备睡觉了,杨成武想在睡前刮胡子。可肥皂刚抹上一半,熄灯号响了。杨成武只好再一次抹掉肥皂,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起床,杨成武才找了个时间,把胡子刮掉。

堂堂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为了遵守部队的纪律,刮个胡子用了三次,“历时两天”。

杨成武在部队当兵时,像普通列兵一样尊重排长、班长的领导和权威。

有一次,杨成武出去开会,向班长举手敬礼请假。开始时战士们不知道他的身份,觉得这也没啥。后来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战士们非常感慨,有位战士说:

“将军这个敬礼,就像打了一场歼灭战,歼灭了人们思想中的等级观念。”

邓华下连队,战士们说“你是个处长”

1958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到旅大警备区某连当兵。为了瞒住身份,邓华临时起了个名字叫“丁华”。

邓华当兵后,睡在士兵大宿舍的下铺,早上和战士们一块出操、训练,晚上和战士们一起娱乐,没事叫着“杀两盘”。当时部队除了训练外,还要组织一些生产活动,邓华和战士们一样拎着柴刀上山砍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

轮到站岗时,不管白天晚上,邓华都去哨所执勤,观察海面情况。连队里,他的值班日记最全面、最准确,海面上走的什么样的船,什么时间过来的,走的什么路线,都记得清清楚楚,战士们对这个“老兵”的认真劲非常佩服。

邓华和战士们一起就餐,当时部队条件比较艰苦,一周只能吃上一次大米饭,剩下的时间都吃高粱米,邓华就和战士们一样吃高粱米。因为邓华是湖南人,平时爱吃辣,和邓华一起下部队的干部们就悄悄给食堂打招呼,让在菜里多放些辣椒,邓华知道后表示,自己要和战士们一样,不能搞特殊化。

邓华

一个月后,下连当兵的时间结束了,连队举办告别会。战士们知道邓华是机关下来的老兵,可能是个干部,但不知道是什么干部。

一起当兵的一位参谋和战士们开玩笑,说:“你们猜猜我们之中,谁的官最大?”

战士们都指着这位参谋说:“你的官最大。”

参谋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觉得我的官最大?”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你最胖。”

全场大笑。

等战士们笑声停了,参谋指着邓华说:“你们猜他是什么官?”

战士们说,没看出来,瞎猜一下,可能是处长吧。

参谋郑重地说:“这你们可都猜错了,这是我们军区司令员邓华上将。”

战士们一听,这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和战士们一起训练生产娱乐的老兵,竟然就是赫赫有名的邓华将军,都是既激动又感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许世友下连当兵,被称为“许老头子”

1958年10月17日,许世友脱掉将军服,换上士兵装,到60军某连当兵去了。

许世友没有隐瞒自己身份,所以到部队时,连队全体列队欢迎,嘴里都喊“首长”。许世友忙摆手说,你们搞错了,我现在不是首长,是你们连队的上等兵。

说着,许世友到连长面前,立正敬礼,说:“上等兵许世友向连长报道,请分配工作。”

连长一时反应不过来,说:“首长,您被分配到2排6班。”

许世友纠正连长说:“你怎么还改不过来?我现在不是首长,我就是一个上等兵。”

许世友到了班里,又向班长敬礼,说:“上等兵许世友报道”。班长有点手足无措,嘴里也喊“首长”,又接他背包又给他倒水。许世友又诚恳地说:“千万别叫我首长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兵。”

许世友下连当兵

到吃饭的时候,班长和战士们争着为许世友盛饭,都被他谢绝了。许世友对班长说:“我在你们班当兵,你就是我的上级。一个战士让班长盛饭,这还了得?”

许世友反复强调了好几次,后来大家见他非常诚恳,称呼才渐渐改了过来,和他说话交往也不那么拘谨了。后来,大家越来越熟,连队里战士对许世友的称呼不断变化,开始叫“许同志”,后来叫“老许同志”,再到“老许”,后来干脆叫成了“许老头子”,总之咋亲切咋来了。

到了训练场,许世友和普通士兵一起训练。大家一看他的动作,都服气,觉得这“许老头子”果然厉害。

有一次,攀岩训练,50多岁的许世友和年轻战士一样攀登陡峭的山峰。攀山过程中,许世友没抓住攀绳,身子悬空,下面观看的战士们都吓了一跳。

关键时刻,只见许世友身子一斜,脚蹬住一块岩石,往上一窜,抓住了攀绳,化险为夷。

战士们纷纷鼓掌。有人说,常听说“许老头子”会武功,今天见识了。

从那开始,许世友动不动就给大家表演一下武术,有时打拳,有时拎着板凳当兵器,很快连里的战士们都成了他的“徒弟”,业余时间纷纷抡起板凳,只有司务长抱怨说,食堂里的板凳咋总是缺胳膊断腿的?

一个月后,许世友离开了连队。临走时,他对战士们说:

“和你们在一起这段时间,我感觉年轻了十几岁,浑身是劲,走路轻快,这种开心是吃山珍海味得不到的。”

相关数据显示,自1958年8月到1962年底,下连当兵的部队干部有七十多万人,其中将军200多人。

“将军当兵”这个创举,让干部们和战士们收获都很大。对干部们来说,他们下基层后更清楚地了解了官兵们的学习和生活,解决了很多在机关中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改变了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对战士们来说,他们在干部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

此外,这个创举还密切了官兵关系,推动了部队的建设。将军们在部队留下的一张纸照片,也成了那个年代最生动、最有趣、最温暖的记忆。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1985年,越军322师炮击老山8小时疯狂反扑,激战一夜躺下三百人
下一篇:程志强:被100多个国家元首检阅,27年休59天,妹妹代做新郎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