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军区司令杨勇:守边防,把干部战士的家庭毁了,我们就是渎职

发布日期:2023-07-04    点击次数:161

作者:喵哆哩

1982年的9月,军委授予新疆军区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躺在病床上的杨勇将军看着电视里的报道,老泪纵横,又不失微笑。

3个月后,这位戎马一生、勇冠三军的开国上将安详离世,各届向杨勇将军遗体告别。杨勇将军有忠有勇,他的光辉是透过时空的光束,始终在人们心中闪耀。

1935年的秋天,对于红军来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张主席野心膨胀,公然闹“分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造成红军内部互相伤害,主席决定立即北上。为以防万一,主席和彭德怀分别找到红三军第十一团政委王平和十团政委杨勇,指示他们掩护机关安全北上。

这是一次十分艰巨的任务,既要保证机关的安全,又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枪,还要说服教育四方面军的战友以大局为重。接到命令后,杨勇十分焦虑,万一“红四”的同志追了上来,不听劝告,动武怎么办?杨勇稍作安排后,向全团官兵发布了一道死命令:保证机关安全第一,遇到四方面军的同志绝不能先开枪,但也不能放下武器,更不能允许他们冲击机关。

1935年9月10日凌晨2点,队伍开始继续北上,杨勇率领的第10团在军参谋长萧劲光的带领下,做好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他们寸步不离毛、周等人周围,一夜相安无事。天亮的时候,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李特策马追来,他交给彭德怀一封陈昌浩写的信,要求彭德怀停止北上,调头南下与张主席汇合。彭德怀严词拒绝了,并将此信拿给主席阅。

主席找到前来送信的四方面军同志谈话,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李特脾气暴躁,腰间挎着一把左轮手枪,给人一种很威风、很霸道的感觉。主席刚讲完南下的危害,李特便暴跳如雷,立马指责这是逃跑主义。此时杨勇就站在主席跟前,死死地盯着李特,生怕他鲁莽行事,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杨勇的举动给主席留下深刻的印象,1943年杨勇在延安学习期间,主席夸奖他,文武双全,真是个好同志!

1953年4月18日,主席签署了一项命令:调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杨勇入朝,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这一命令后来被人们誉为“三羊(杨)开泰”,此前,杨成武、杨得志两位猛将已经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再显神威。主席调杨勇担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是有深意的。

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冒险迹象。这一迹象引起了中朝的高度关注。1952年12月16日,主席签署了关于战局的分析和应采取的方针,指出,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尽一切力量来赢得战争胜利。针对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制定作战计划,拟在1953年的春、夏季组织各组织一次战术性反击战役。

此时的志愿军60军已划归20兵团指挥。熟悉志愿军战史的朋友们都知道,60军受180师失利事件影响一直都抬不起头来,特别是180师,两年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历了大起大落,整个师的班子重建,甚至有传闻说,要将180师调到回国内改编为农垦部队。

新的战役即将打响,划归20兵团指挥的180师以为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机会,就在他们欢喜雀跃的时候,志司的一纸命令,又将他们打回了谷底:33师调归60军建制,180师编为独立师,归志司直辖,继续锻炼。

180师究竟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全师全军上下都在关注。其实,张祖谅接替韦杰,重掌60军时就有了答案。主席的意思,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主席调杨勇担任20兵团司令员,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在主席心目中,杨勇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救火队长”。后来,志司认为战役即将开始,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建议杨勇与郑维山推迟交接。北京研究后,采纳了志司的建议,1953年7月11日杨勇与郑维山交接,正式执掌志愿军20兵团。

杨勇执掌20兵团后的第三天——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了。杨勇和王平指挥20兵团五个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向金城发起攻击。这一次180师打出了精气神,攻得猛,守得稳,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只是在金城川以南的深远作战引起了志司和兵团的高度重视。

此时的180师,再一次遭遇了与第五次战役一样的困局,只不过他们此次面对的敌人是韩军。杨勇电令60军军长张祖谅,敌人的战略预备队已前调,180师阵地过于突出,右翼已经暴露了五六公里长,又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境地,为避免被动,命令180时收缩阵地,转移至金城川以北作战,与中、西集团相互倚仗,构成完整防御体系。

张祖谅向杨勇汇报,60军也在考虑让180师收缩阵地,但是怕再出现第五次战役那样的回撤……杨勇打断了张祖谅的话,说,这是两种情况,第五次战役是被敌人钻了空子的被动后撤,这是我们打乱敌人的计划自己主动后撤。告诉180师不要有思想包袱,他们在无依托、无纵深、无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坚守三天三夜,出色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老部队的传统。180师后撤了,他们遵照兵团命令在金城川以北构筑坚守阵地直至停战协议生效。

转眼来到1965年,北京地铁修建事宜,又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定由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牵头,负责北京地铁修建。2月4日,主席做出了著名的“二四”批示,批示里写道:杨勇同志,你是委员会的统帅,希望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

这则批示里,既有要求,又要容错机制,为当时北京地铁的修建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保证。当年7月1日,北京地铁正式动工,79岁的朱德来到现场,亲自为北京地铁破土动工。数十年过去了,当人们享受北京地下交通便利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杨勇将军呢?会不会想到当时参与北京地铁建设数十万铁道工程建设者呢?

1967年元旦,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照常办公。约9时许,一帮人不分青红皂白,冲击了军区办公楼,砸了档案室、敲了保险柜。杨勇立即命令军区警卫营,将这些人关到了军区地下室。后来在主席的过问下,杨勇才答应放人。

可是没多久,杨勇就被秘密关押了起来。1969年4月1日开大会,主席当众询问:北京的杨勇是怎么回事儿?这些人总还是有功劳吧。

著名的“三杨”

然而,有人置若罔闻,直至1972年5月,在主席的亲自过问下,经过总理反复做工作,杨勇才得以复出,先担任沈阳副司令员,1973年鉴于西北地区的状况,决定调杨勇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当时西北边陲的戍卫部队的情况很糟糕,连个像样的工事都没有,因为前任司令员告诉他们,有了事,只要能跑回来就是胜利。所以一些边防连队把通风报信当成了使命任务,以至于在铁列克提事件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杨勇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开始抓战备,但是横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事情先从一封有32名军嫂联名写的信开始说起吧。

写这封联名信的军嫂年来最大的40岁,最小的21岁,都是随军家属。她们写信给钟光国,希望通过钟光国向杨勇反应,不要让他们的丈夫在昆仑山上待太长的时间。因为他们的丈夫在山上待几年下来,连正常夫妻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了。

杨勇看了这封信,内心很是沉重,他没想到昆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能把石头消磨,还能消磨掉男人的雄风。杨勇把这封联名信带到了北京,他叮嘱钟光国要先拿出一个轮换方案。他说,守边防不是守上甘岭,不能让干部战士们拿身体“堵枪眼”。如果把他们的婚姻和身体毁了,就是我们的渎职。

1974年经总部批准,在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守卡满3年轮换,干部守卡满一年休假,军区还协调地方为随军家属解决了工作和生活问题。消息一出,立马在军嫂们中间炸开了锅,从来不喝酒的她们,竟然端着酒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她们真是高兴啊。来叶城找丈夫闹离婚的武汉女教师,喜极而泣,再也没有提过离婚的事情。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战争爆发前有什么征兆?军事专家张召忠:出现这几个情况要警惕了
下一篇:2010年索马里海盗误抢俄罗斯油轮,还全是中国石油,最后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