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韩先楚回家乡探亲,遇70岁老太太唤其乳名,泪水夺眶而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战士们奔赴沙场经历过太多的跌宕起伏。一些能力出众之辈,遇伯乐后往往能成为一方将军,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谁能知晓将军背后的痛呢?终于,新中国成立让战士们有了回家机会,他们分外珍惜和家人团聚,沧桑的面庞难得出现笑容。
今天我们说的,就是战乱时期能力突出的将军韩先楚。1981年,韩先楚回到家乡探亲,虽然自己的至亲父母已不在人世,可他对家长的思想依旧与日俱增,这毕竟是自己从小成长的地方。乡亲们很是激动地跟韩先楚打招呼,村子里出了一个将军自然了不得。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70岁老太太突然唤起韩先楚的乳名,听到这个名字,韩先楚眼泪一瞬夺眶而出。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故事吧。
韩先楚跌宕起伏的童年
1913年,平平无奇却又战乱四起的一年,湖北黄安县一个男娃在洪亮的哭声中落地,韩先楚出生了。周围邻居们听到孩子的哭声感到不可思议,大家一致认为,此子未来必栋梁之才。然而,再栋梁之才也要经历不平淡的童年生活,韩先楚三岁这年失去母亲,十二岁时再次失去父亲,还未成年就沦落为孤儿,也算非常悲惨了。
可能经历过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韩先楚性格变得十分坚强,抹掉眼泪后迅速投入工作中。为了活下去,他做过放牛娃,种过田也打短工,工期都不长,日子过得磕磕巴巴。在韩先楚印象里,生活最困苦那些年里,他会经常跑去姐姐家中感受难得的温情。除此之外,还有当地一个叫做秀姐的女人,她会给予韩先楚很多关爱,扶持他成长的目标方向。所以一直以来,韩先楚都很敬重秀姐,出去闯荡之前他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一番作为后回来报恩。
韩先楚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国内正处官逼民反的状态,韩先楚长期在社会中滚爬摸打,靠着敏锐嗅觉寻找到了前进的道路,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别看他只是个孩子,却早已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毅然决然加入党组织后很快就做出了贡献。
韩先楚参加了辽沈战役,他带领部队前后歼灭敌人两个兵团,算不上非常出色,但也让他在部队中小有名气。不久后韩先楚又投身进入平津战役,此次战役,党组织给他上升至12兵团副司令员重要席位,大获胜利。可以说,韩先楚每次都恰到好处的作用战争局势,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奠定他在新中国将军中的地位,确实是个人才。
好不容易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全国百姓欢腾鼓舞,将军战士们也得以机会回到家中,韩先楚也是其中一个。此时他已阔别家乡15年,再次踏上回乡之路时内心五味杂成。这里有自己一同长大的玩伴,也有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父老,那种环境下的感情,自然格外真挚。
韩先楚再见秀奶奶
经过多重转弯,韩先楚终于抵达家乡。乡亲们已经在村子里做好欢迎准备了,他们笑容满面,积极上前和他打招呼。也没有将军的架子,韩先楚很热情和乡亲们做出回应,还是原来的样子,心中的石头一下落了下来。在跟乡亲父老们畅聊几天后,韩先楚就要回去复命了。身为国家将军,他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这次回来也是忙里偷闲,无法像普通战士那样真正回归家乡。
等到再次归来时,已经是1981年了。这次韩先楚是在公务考察过程中经过的家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抽空看望乡亲父老。和上次一样,乡亲们很热情的上来打招呼,他们耳边都已鬓白,眼神中对韩先楚的崇拜却无可阻挡。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韩先楚后方传了出来:“祖宝!祖宝!”一听这个声音,韩先楚愣了神,他在心里暗暗揣测,难道是当年悉心照顾他的秀姐?
回头一看,这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正是他的秀姐。从多年前分别到今天,秀姐已经是70岁的老太太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明显的痕迹,看着让人心疼。韩先楚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曾几何时,秀姐还是个青春活力的女孩,清澈又温暖的眼神依旧历历在目。时隔多年,那个温暖的姐姐蜕变成老者了。
这样想着,韩先楚眼泪无可掩饰地落了下来。他紧紧握着已经是秀奶奶的双手,两人聊着当年在一块的旧闻趣事,这才让情绪调整了过来。而同样过了多年,韩先楚也不再是曾经的少年郎,满脸皱纹诉说着这些年的奔波和辛苦。但这是为国家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做的努力,如果时间能重新再来,他依旧会毫不犹豫加入战斗。
六年后,韩先楚在北京离开人世,这位传奇的老将军人生也算辉煌落幕了。得知去世消息后,红安县为他举办隆重丧葬仪式。所谓落叶归根,韩先楚将军的骨灰盒落地红安县,这是真正的魂归故里。
结语
韩先楚在人们心里,是披荆斩棘无所不能的大将军,他用身体挡在民众前方,和敌人夜以继日的战斗,最终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盛世。从加入共产党到离去,韩先楚大半生都用在革命事业了,好在最后以好的结局告终,不免为一件幸事。
人前再如何英雄的韩先楚,在父老乡亲眼里都是个孩子,秀奶奶的那句“祖宝”诉说着无尽心酸。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终是有自己温软的一面。在家人纷纷离去的情况下,秀奶奶或许是他最后的心灵支柱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