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遭美军软禁5年,为了回国,他在香烟纸上写下求救信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句话是对钱学森归国成绩的高度概括,然而,这段归国路,钱学森一家却走得格外艰辛。5年时间里,钱学森生活在美军的监视之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回国。1955年,机会终于来了,他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下了求救信,而在层层监视之下,这封信是如何寄回中国的?为了回国,夫妇二人又做了哪些努力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1966年10月27日,在钱学森的建议和研究之下,中国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在一起,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自此,中国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核大国之一。而美国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有价值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并在文章中提到:
“这是冷战历史的一个讽刺,一个由美国培养、教育、鼓励、尊重、支付酬金和信任了十五年的人,帮助中国共产党用导弹把第一颗原子弹送上天空。”
话里话外,将钱学森描写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之辈,然而,钱学森其实从未想过在美国长住,他曾说:
“我在美国的前三四年是为了学习,后十几年是为了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国后能为祖国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935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的科研生涯,并结识了自己的伯乐卡门,而他回国后,却再也不愿踏上美国国土,甚至连美军要授予他奖章的时候,他也没有答应前往,他之所以会对美国有如此大的意见,和美国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有关。
钱学森在美国时期,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和终身教授,并且还多次参与了美国军方机密的火箭工程,是团队中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国籍却能自由进出五角大楼的人,可见美国军方对他的重视。1948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更是争相报道了他即将任职戈达德教授的消息,由此可见,钱学森不仅在学术界非常有名,全美国都看到了他的优秀。
正如钱学森所说的,他在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为祖国做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中秋佳节的晚上,对妻子蒋英说明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想法。在美国,钱学森和蒋英的生活非常优渥,两个孩子也能受到最先进的教育,但蒋英没有任何犹豫,同意放下一切,跟钱学森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浪潮中去。1950年,钱学森和蒋英带着儿女来到码头,准备踏上回国的渡船,没想到的是,海关却无情地扣押了钱学森的行李,他们给出的解释是:
“我们发现钱学森要船运到上海的私人箱子,包括各种形式的技术资料,有些是秘密、机密和受限制的,这些箱子不符合美国‘出口管制法’、‘中立法’、‘间谍法’的相关规定。”
事实上,钱学森行李箱中的资料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军方机密没有半点关系,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只是美国军方为了阻止他回国而找的借口罢了。
1950年7月,美国军方怀疑钱学森曾参加过美国共产党会议,因而停止了他从事军事机密的工作,面对这样莫须有的怀疑,钱学森找到了当时的美国海军副部长博尔,表明了自己目前的遭遇,和准备回国的打算。钱学森这样做,是为了向他求助,没想到博尔不仅没有帮助他,还百般阻拦他回国,在博尔看来,钱学森的才华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想让这样的人回到中国。正是由于他的阻拦,钱学森一家才会在海关遭到扣押。
1950年9月7日,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军方的逮捕,他们不由分说地将钱学森关进了特米诺岛上的一个监狱,这里四面都是海,人迹罕至。而在狱中,每隔不到半小时,就会有狱卒进入钱学森的房间查房,同时,房间天花板上还有一个24小时开着的大灯,整整半个月,钱学森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折磨。最终,加州理工大学的同事凑齐了一万五千美元的巨额保释金,才将他救出了监狱。
钱学森回到家后,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精神状态也非常差,经过医生和蒋英的悉心照料才慢慢恢复。钱学森虽然被判驱逐,但美国军方又担心,如果让他回到中国,他必然能帮助中国迅速发展,这对美国非常不利,因此,他们并没有执行驱逐令,而是派了专人时刻监视钱家人的行踪。每个月,钱学森都需要到指定的单位,汇报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研究和生活。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钱学森曾提出,让蒋英带着孩子先走,但蒋英却拒绝了,她执意留下来,照顾钱学森的起居,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相当正确的。1955年,钱学森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父亲好友陈叔通的照片,他认为,回国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他写下了一封求救信,为了不引人注意,他还是特地写在香烟纸上的。信中这样写道: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尚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个人们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钱学森的这番话十分恳切,让人动容,但他面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陈叔通该如何帮助自己,而是如何在美军的监视下,将这封求救信寄出去。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下了寄给陈叔通的求救信,而为了能躲过美军的监视,蒋英把这封信放在了寄给妹妹蒋华的信中。此时,蒋华并不在中国,这封信不太会遭到美军的怀疑,但为了保险起见,蒋英在写收件人地址的时候,特地用左手模仿了儿童的字迹。如何将信投递出去,也是一个问题。
这天,蒋英和钱学森来到一家商场,钱学森站在商场门口,负责吸引视线,而蒋英则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偷偷跑进商场,成功把信投入了邮箱。蒋华收到信之后,立即将其寄回上海,由于没有陈叔通的地址,这封信先到了钱学森的家中,再由钱均夫交给了陈叔通。陈叔通收到信之后,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其交到了周总理手中。
此时,中美特使正在日内瓦进行谈判,协商关于留美中国人的回国问题,原来,还有很多中国学生,和钱学森面临着同样的遭遇。面对中国大使的要求,美方却谎称,已经尽数放回了愿意回国的中国学生。而钱学森的求救信,立即粉碎了美方的谎言。中方开始向美方施压,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周总理甚至同意释放11名美国空军战俘,这才成功换回了钱学森。
接到大使馆的文书之后,钱学森一家归心似箭,也管不了路途舒适与否,宁愿坐三等舱,也不愿在美国多逗留一天。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坐上了归国的邮轮,而此时,距离他们第一次想要回国,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18日,邮轮到达洛杉矶港口的时候,不少媒体纷纷挤在码头,向钱学森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位记者问钱学森,之后是否还会回到美国,钱学森坚定地回答:
“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一位记者就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问他是否会憎恨美国,面对这样敏感的问题,钱学森真诚地答道:
“我并不恨美国人民。当你被一条狗咬的时候,你不能够恨那条狗,只能够恨那条狗的主人。”
在钱学森坐着邮轮踏上回国之路的同时,中国方面也在紧急筹备着接应工作。负责接应钱学森的朱兆祥,在到达港口前,先去了一趟上海,他问钱均夫要了一张钱学森一家的合照,以便能够快速认出他们。10月8日,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钱学森一家终于到达了口岸,朱兆祥早早就等候在了这里,他对钱学森一家的印象非常深刻:
“钱先生一家徐徐走过来了,他的神情很庄重,带着忧郁过后的开朗。他的夫人蒋英走在他的前面,手上提了一把吉他,两个孩子和他们携手并行。”
一见到朱兆祥,钱学森的两个孩子就非常热情地,拉着他的手打招呼,不难看出,他们也和钱学森夫妇一样,沉浸在回国的喜悦中了。10月26日,钱学森一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他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心百感交集,说道: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