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弹道有多牛?弹道轨迹变化莫测,老美反导系统成为摆设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日子,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仪式让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风 采,而其中最受人关注的,还得数先进的东风导弹。据悉,东风17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导弹,连美俄都无法出其右,而这种导弹能如此强大的原因,离不开钱学森提出的“钱学森弹道”原理,这种弹道究竟有何精妙之处?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国际上对于东风17的关注点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它使用了高超声速滑翔技术,第二、它的内部可以携带核弹,第三、据说这种导弹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打遍世界”。其中,说到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就离不开钱学森的发现。
赴美留学期间,钱学森师从世界著名航空航天专家冯卡门,两人共同努力之下,最早提出了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和声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种概念也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相当深远。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上个世纪40年代末左右,钱学森提出了助推滑翔式弹道。一般来说,导弹的发射轨迹都是一个抛物线的曲线,这种导弹轨迹很容易被反导弹系统预判到其落点,并将其拦截,而钱学森弹道则突破了这一难题,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受到浮力的影响而改变原始的飞行轨迹,等即将超越大气层临界点的时候,又会由于重力返回,依靠惯性和与大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延长飞行距离,到了末端时,又会以150公里的时速着陆,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飞行轨迹变幻莫测难以预判。
通俗地说,原始的导弹发射轨迹就像是扔沙包,对手可以很轻易地接到沙包,而钱学森弹道则更像是扔纸飞机,纸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轨迹都会受到空气阻力、风向、浮力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对手往往很难半路拦截。
根据钱学森的计算,配有这种弹道的带翼火箭的飞行时速可达到每小时12000公里,而在这段飞行距离里中,导弹需要消耗的燃料也远远小于传统弹道,尤其是最后的飞行里程,几乎只用依靠导弹本身的惯性就行。
钱学森弹道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不只是东风17号导弹。德国曾经以这种弹道为原型,研制出了一种弹跳式弹道,也就是一些半弹道式再入航天器再入弹道的概念。“钱学森弹道”的概念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由于当时经济技术的问题,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一经使用之后,全世界都发现了这种弹道的威力,著名的DF21反舰导弹、M20战术导弹,俄罗斯的4202项目成武、美国的ATW飞行器等武器,都采用了钱学森弹道的原理。
那么,这种弹道技术会对战争的形式产生哪些改变呢?
“东风17”导弹又被称为“东风快递”,是一种“不能被拒收”的快递,这是源于这种导弹采用了“钱学森弹道”系统。自二战以来,全世界的战争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可以想见,在未来战争中,航空母舰战斗群将会成为主力军,而核武器则是每个国家的最后底牌。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战力非常夸张,它可以携带大量的士兵、战机、导弹等来到海上,将目标国家划入打击范围。一般来说,航母会停在距离海岸线500至800千米的地区,而如果是装满了远程导弹的航母,打击范围可达1500千米。
如今的世界上,美国是毋庸置疑的,拥有现役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11艘,全部都采用了核动力,而其他国家的航母大部分都只是采用了常规动力,包括中国现役的辽宁号航母和山东号航母。航母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军事基地,不仅战斗力强,防御力也不可小觑,同时还能对远距离目标造成单方面的打击和跟踪,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能反制航母的武器成为了维护和平的重中之重。
航母虽然是一件“英霸”的法宝,但是弱点也很明显,和众多电影中描述得一样,当一个物体体型过大的时候,灵活性就会降低,航母最大的弱点,正是行动速度缓慢,如同一个巨大的活靶子。为了能反制航母,各国都研发出了各类战术弹道导弹,一般的战术弹道虽然速度快、攻击力强,但是轨迹容易被预判,很容易被航母上的反导弹系统拦截。
此外,这些导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精度不够,面对移动中的目标,这些导弹难以实现精准打击,如果采用分导弹头的方式,就会降低威力,难以穿透航母厚厚的装甲,实现实质性的打击。对航母的打击,本质上是要让其失去战斗能力,这种时候,如果能对内部弹药库造成打击,让其产生2次爆炸,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但分导弹头显然不能实现这种目标。
当传统的技术无法实现目标的时候,新型技术就被人发现了,那就是“钱学森弹道”。为了满足对航母实现打击的要求,钱学森弹道又被加以了改良,在原有的助推和滑翔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自动导引技术,这样一来,“滑翔助推弹道”就升级成了“滑翔助推寻弹道”,精度大大提升。
前苏联的《军事百科词典》一书中,对火箭弹道的形式提出了五种形式,分别为“弹道式导弹弹道”、“高射导弹弹道”、“滑翔导弹弹道”、“巡航导弹弹道”以及“复合导弹弹道”,其中对“滑翔式弹道”的原理作出了解释,指出滑翔式弹道是“弹道式导弹在稠密大气层内,依靠空气动力方面升力的滑翔段相结合而成的”,这种弹道可被用于舰对舰导弹、地对舰导弹和空对地导弹,而加入了导引技术的“钱学森弹道”,既可以满足对航母的打击,也可以满足对其他目标的打击,在未来战争中,这种弹道很有可能会被大规模使用。
“东风17”在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导弹具有“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以对中近程的目标实现精准打击,最大射程达到2000多公里,是一种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该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的形式,速度极快。而最让西方国家胆寒的,是这种导弹的高机动性。
“东风17”采用的是“钱学森弹道”技术,在这种技术下,东风17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在再入大气层后改变飞行轨迹,以滑翔降落的方式对目标实现打击。因其飞行轨迹变幻莫测,各国的反导弹系统都变得形同虚设,尤其是美国费尽心机在韩国和日本部部署的萨德系统和陆基宙斯盾系统,在东风17的面前,这些昔日最先进的反导弹系统都成了摆设。
由此可见,虽然钱老已经逝世多年,但他留下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钱老回国前,美国海军次长就曾评价他:
“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
对此,毛主席却表示:
“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钱学森弹道”让“东风17”成了各国畏惧的武器。对于西方国家关注的,东风17会携带核弹头的说法,中方表示没有这个必要,毕竟东风17的射程最大只有2000多公里,运载核弹的意义不大。而“可以在一小时内打遍世界”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言,且不说“东风17”有没有这种实力,中国从来就没有“打遍世界”的战略需要和意愿。研制东风17,只是为了制约发达国家在防空反导弹系统方面的力量。
说到底,“钱学森弹道”是一种经济导弹,只用利用助推的方式,就能给予飞行器足够的能量,大大简化了飞行器的构造,同时,利用空气动力给予飞行器足够的升力,不仅节约了燃料,还增加了飞行器的射程,前景非常可观。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项在当今社会让各国争先恐后研究的理论,居然是钱学森在八十多年前提出来的,可见钱学森的才华之高。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