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作战飞机会完全取代有人作战飞机,成为空战的主角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提出了利用无人机进行战斗的设想,发展至今,各个有能力的国家都将无人战斗机的发展列为了无人机发展的一个热点。
无人战机的使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自身携带的武器对目标进行打击,另一种是将自身作为一种武器,缠上目标之后与其同归于尽。
利用无人机作战可以避免飞行员的牺牲,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飞行员都是极其珍贵的宝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经历来培养,战争中飞行员的折损对于国家而言是极大的损失,利用无人机作战的话就可以避免人员的损耗。
同时无人机的研制成本低,打击效率高,加上无人机比普通战机的尺寸要小很多,绕过敌方雷达探测的功能性提高,可以更好地完成偷袭任务。
既然利用无人机作战的优点这么多,那么在未来,无人机作战飞机会完全取代有人作战飞机,成为空战中的主角吗?其实,这种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以下几点。
针对的目标有限首先,无人战斗机适用于打击固定的战略设施,或是对于地面部队进行打击。因为无人战斗机的作战水平远远低于由飞行员进行操控的常规战机,无法与敌方的常规战斗机进行缠斗,否则付出的代价较大还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若是与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国进行空中作战,用无人机作战群取代有人作战飞机还是不太合适。
对定位系统的依赖其次,想要实现全面采用无人机作战的设想,就必须要解决在定位系统方面受到的限制问题。目前只有中美俄以及欧盟拥有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且这些系统的水平高低不一,其中还是美国的GPS系统的性能独占鳌头。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并没有自己研发出来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那么一旦这些国家利用无人机对拥有定位系统的国家作战,定位系统拥有国只要关闭系统,这些无人机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寻找不到目标,只能被动挨打了。虽说有人作战飞机在此方面也会受到限制,但无人飞机对定位系统的依赖性还是要强得多。
被干扰的风险太大如何避免敌国对己方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也是一个难题。无人机需要利用通信系统接收总部传回的信息,并将自己的信息传递回总部,由此来分析情况,进行打击任务。
若是敌方利用地面干扰机对无人机的通信卫星的运行进行干扰,使无人机的通信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话,那么无人机就无法进行打击任务了,行至敌方空域也只是“”“送人头”而已。
总的来说,无人机群作战的优点不少,但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并且由于无人机的火力打击较小,在战场上面对有人战机时自身的生存率也不高,所以若是用无人机作战代替有人机作战的话,所耗费的资金将是难以想象的天价,很少有国家付得起这种代价,即使是超级大国美国也够呛。
以上几点都是未来无人机作战群不会完全取代有人作战飞机的原因。但是,在执行技术含量不高,或是环境极其恶劣、危险性强但又不得不进行的打击任务时,派出无人机执行任务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各大国都在研发、升级先进无人战机的道路上拔足狂奔,但还是希望这些无人机并不会有用于实战的那一天,世界整体和平良久,几乎没有多少人想看到战火重燃。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