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对越反击前夕中央临阵换将,杨得志替代王必成,日媒分析其中原因

发布日期:2023-07-08    点击次数:52

临战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之一,赵孝成王赵丹,就曾在长平之战中听信了谣言,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掉了老将廉颇,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的惨败结局。

长平之战

然而这一“大忌”,却出现在了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前夕。彼时已经为作战准备了两个月之久的王必成,一道军令便被杨得志取而代之挂帅出征。在与杨得志交接完工作之后,王必成便离开昆明前往武汉就职,就此无缘越南战场,失去了再一次领兵出征的机会。

对越反击战动员准备

此时大战在即,对于中央看似不合理的、临时换将的举动,军队中不禁议论纷纷。就连外国媒体都对此事予以了高度关注,其中,日本媒体更是夸夸其谈,对中央临战换将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日本媒体的分析

对越作战的头一天,日本发布了一则电讯稿,稿子的内容是对杨得志临时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进行评述,认为杨得志替代王必成的原因,

是为了适应南方边境军事斗争形式的迅速变化而采取的紧急人事调整

杨得志将军

日媒分析员指出,杨得志司令员资历深厚、久经沙场,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在1967年抗美援越时杨得志曾在越南北考察过很长一段时间,对越南的地形条件和军事形势更为熟悉和了解,所以比起王必成更适合担此重任。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为何一开始要选任王必成?

王必成,作为开国中将,是当时军中难见的知识分子。作为一名文化底蕴深厚的知识分子,王必成并非一名“花拳绣腿”之辈。恰恰相反,“铁军”新四军出身的王必成在军中有着“王老虎”的威名,曾在苏中七战七捷,立下赫赫战功。还率兵奇袭张灵甫、飞兵孟良崮,歼灭张灵甫的七十四军,作战水平有目共睹,可谓是勇冠三军,是

“战神”粟裕

麾下的得力干将。

王必成

所以,中央最开始正是看中了王必成的军事能力,才选任王必成为西线边防部队总指挥。王必成在接到率兵出征的命令之后,高兴得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随即紧锣密鼓地为战事做着准备。未曾想到,就在开战前夕,中央忽然将他调离前线,由杨得志接替他西线总指挥的位置。

杨得志与王必成交接工作之时,杨得志遗憾地对他说:“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但是王必成仍然一副坚决服从命令的态度,说道:“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吧。”

但是要说王必成不遗憾,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从前线调任后,

以战为荣的他也积极鼓励自己的女儿替他上战场保家卫国

,也算是了却了心中的那一份遗憾。那么,王必成后来为何会被调任呢?

杨得志在考察战场形势

王必成为何被调任?

有人认为,王必成性格过于耿直、不懂得变通,因此在部队中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还与一起共事的东线指挥员许世友产生了隔阂。1966年,许世友因不满日益极端的社会风气,主动请缨到后方医院养病,以此避世。他走之后,原本在南京军区的工作就交给了时任南京副司令员王必成等人负责。

许世友将军

未曾想到,许世友走后,一些激进分子就来到南京军区闹事。王必成作为领导干部,就决定出面接见这些激进分子,给他们做些安抚的思想工作。未曾想到,此事之后,军区内就开始流传王必成与激进分子联手“打倒”许世友的传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流言蜚语总归是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有些尴尬,他们心中也不免产生了隔阂,气氛一度降到冰点。所以,

经过中央的审慎决策,认为将许世友和王必成这一对“冤家”放在一起,

不利于部队作战开展团结工作

粟裕和王必成

而对越反击战正是对外展现解放军凝聚力和团结性质的时候,所以,中央认为,将资历稍低的王必成调离战争前线,可以避免出现作战纠纷。

而且,东线指挥员是许世友上将,那么西线指挥员最好也是上将资历的将军。而中将出身的王必成就显得有点压不住场子。除此之外,王必成虽然是攻坚型将领,适合攻坚作战,但是在统帅方面,他还是有所欠缺、经验不足的。

许世友与士兵亲切握手

最重要的是,对越反击战是一场惩恶性质的正义战争,关键在于“点到为止”。而许世友与王必成都是属于“悍将”“猛将”一列,双猛组合一旦打起来就容易收不住手,打过头。一旦打过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性质就会变味。所以,东西线需要“刚柔并济”地进行,才能完美平衡对越作战的政治目的。

所以,中央综合考虑之下,认为将王必成换成杨得志是最妥当的。不过,在战前准备方面,王必成确实也是尽心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也是毋庸置疑的。

最终为何选择杨得志?

那么,最终中央为什么会选择让杨得志来代替王必成呢?首先,杨得志与许世友一样,都是上将军衔,战功赫赫、军事能力突出,压得住场子。其次,就如同前文日媒所分析的那样,杨得志在越南方面经验更丰富。

杨得志与许世友

上世纪六十年代越南抗美战争的时候,中越还处于蜜月期。彼时面对危在旦夕的越南,我国本着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互帮互助的“同志情谊”,向越南伸出了鼎力的援手,为越南无偿或“成本价”地援助了价值二百零三亿美元的物资。

在众多对越援助里,也不乏各类军事援助和军事指导。军事上,

我军甚至还向越南出动了三十二万余人的军队,就连国内共生产的三千余部63式电台,都有两千五百台以上给了越南

。正是有了中国的鼎力援助和不遗余力地教学指导,才帮助越南打赢了抗美战争。

对越作战誓师大会

然而,越南打赢此仗之后却愈发膨胀,为了利益不惜对昔日有援助之恩的中国拔刀相向。所以,这个时候,由当初越美战争时作为赴越军事顾问的杨得志来教训越南这个不听话的“学生”,是最适合的。

杨得志将军也不负众望,他所负责的西线战事出动三个军一个师,歼灭一点六万越军,伤亡相比东线要小很多,确实与许世友打出了“刚柔并济”的效果。在越战艰苦的作战环境中,

杨得志的老胃病和高血压都急剧恶化,期间好几次因身体扛不住晕厥过去,最终不得不住进医院进行治疗。

杨得志在指挥战斗

即便杨得志将军身在病房,但他还是不顾身体告急,时刻心系前线战场,坚持远程遥控指挥西线部队,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越战结束之后,王必成与许世友也重归于好,消除了心中的芥蒂。正如同毛主席对许世友当年所说的那样:“王、林、鲍三个同志是好人,你要高抬贵手啊。”

回顾历史,虽然对越反击战犯了临阵换将的“大忌”,但是战役的结果依旧是完美获胜,成功教训了越南这个“白眼狼”,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纵观上个世纪的中国,粟裕、许世友、杨得志、王必成....可谓是将才辈出,满幕红星。正是有他们用生命共同守卫着疆土,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安宁。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中国战机撞击美机失误坠毁,飞行员被批评,刘亚楼却说:这是勇敢
下一篇:战斗英雄曹玉海:为抗美援朝拒绝和护士结婚,“死了对不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