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司令以一个团诱敌,部下担心,司令说:静观其变!结果出乎意料!

发布日期:2023-07-09    点击次数:137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主帅对战机的把握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倘若主帅对战局判断都出现了问题,战争的结果便可想而知。

杜聿明,国军陆军中将,抗战之中曾率领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钢军”第五师团,战绩辉煌。应该来说,杜聿明军事能力突出,指挥水平过人,在国军中属于第一梯队的战将。不过,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曾在一场战役中,指挥了一场非常愚蠢的战斗,这场战斗便是著名的三保临江之战。

一九四七年,杜聿明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在经历两次进攻临江失败后,杜聿明决定亲自指挥部队,第三次对临江发起进攻。当时杜聿明将司令部直接设在了通化,并作出的战略部署:七十一军九十一师主攻八道江,五十二军二师协同作战,新六军二十二师向临江迂回作战,暂二十一师占领通沟,一九五师增援二十一师。

当时担任左路进攻的暂二十一师二团,此团下属一个山炮营,尽管是一个加强团,却是最弱的一个团。对于杜聿明将此团布置于最前沿的战线,不仅暂二十一师师部很有意见,就连部下们也极力反对,称“这就是将二团置之死地”。不过,还是杜聿明力排众议,他说:我不是要二团和共军打生死战,而是要以他们为诱饵,将民主联军吸引过来,我军便可聚而歼之!

显然,杜聿明将他的对手看得太简单了,时任南满军区司令员的乃是我军大将肖劲光,考虑到南满军区的三纵、四纵两支部队,可调动兵力仅有四万不到,他果断作出指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围歼敌左路暂编二十一师。杜聿明没有想到的是,他精心设计的诱敌之策,反而为民主联军所利用,而打头阵的暂二十一师二团,将为杜聿明的愚蠢买单。

杜聿明曾给二团团长下令:“火速向通沟一带进发,一旦遇到民主联军,不可恋战,吸引敌军火力,大部队将马上赶来增援!”此后,暂二十一师二团走在了敌所有部队的最前面,但由于轻敌冒进,他们与敌大部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八日,敌二团已经来到了通沟,当此之时,南满军区马上命令三纵七师、八师,向通沟火速开拔,敌二团还未反应过来,便被包围。

敌二团团长见此情形,欲哭无泪,他原本估计民主联军只会试探性地来一些小打小闹,却没料到共军一上来就将他包圆,丝毫不留回旋余地。敌团团长不由得苦笑道:“杜司令,你可害死我了!”他马上命令部队在于庆岭修筑临时防御工事,企图据险而守,等待后方大部队增援。

当天晚上,三纵七师、八师向于庆岭发起了猛烈地进攻,在强大的火力压迫下,敌团节节败退,很快便被压缩于山顶,仅仅五个小时后,暂二十一师二团便被全歼。此后,敌暂二十一师三团赶来增援,恰好撞在了三纵的枪口上,三纵果断向敌三团发起进攻,歼敌一部,敌望风而逃。

随着敌左路军的惨败,中路、右路也相继溃败,最终杜聿明精心策划的三打临江之战,以失败而收场。此战,杜聿明以暂二十一师二团为诱饵的“诱敌之策”,也成为了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笑话。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生死一线间,萨拉米斯海战如何决定了,希腊和波斯未来的国运
下一篇:两名战士违反军令开了13枪,却创造了战史奇迹,立下特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