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为什么这么惨烈,背后隐藏什么阴谋,此战有何重大意义
在1952年的10月14日凌晨3:30,在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叫″上甘岭"的小村附近,突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火力之猛,战争之激烈空前绝后。
据战后统计,在这个不足3.7平方公里的小高地,双方在两个小山头上先后共投入10万大军,兵力密度之大,这是近代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
从上甘岭单一的兵力密度看,是自入朝作战以来比前五次战役都要大的多。双方聚集了500门大炮,美还动用了3000驾次飞机,170辆坦克,仅两个小时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以平均每秒钟6发,平均每天每平方米要承受76发,平均每天伤亡1000人。
为什么上甘岭战役会突然发起?美军是藏着什么阴谋呢?
美韩联军进攻上甘岭行动,是当时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一手策划炮制的。
原来朝鲜战争进入到1952年后,双方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双方修筑工事、战壕一直小打小闹没有太大的动作,然而美军第八集团司令官的范弗里特,他急于要创造战争佳绩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这一荣誉,因此范弗利特向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提出了他的"摊牌作战"计划。
范弗利特是1951年4月接任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官,这老家伙在朝鲜战争中曾给中国志愿军队造成很大创伤(不过他也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也最严重)。他吸取李奇微的教训,用"磁性战术"穿插包围,一度把志愿军截断在三八线以南,这时范弗利特自我膨胀。
一:面对1951年7月停战谈判,范弗里特想对中朝方面施加更大压力,先后开展了夏季、秋季攻势又均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美韩联军伤亡惨重,战线推动缓慢,以至于被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嘲笑,"如此战争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所以当克拉克一上任,他就对老朋友提出了"摊牌作战"计划。
二、地理位置的重要。他说:"联军现在只控制铁三角的两个顶端,即铁原和金化,而另一个顶端是平康和中度防线的制高点五圣山被中国军队所控制。联军纵深地区,铁路干线、公路等都处于中国监视。而五圣山南路的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是五圣山主峰阵地的前沿支撑点。
他认为如果联军夺取了五圣山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全部控制铁三角,范弗里特设想利用强大的火炮,只投入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预计伤亡200人左右便可拿下三角形山。
第三:朝鲜板门店中朝与美韩在谈判桌上也进行的激烈的交锋,以打促谈这是双方的目的。而10月8日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不能接受联合国军所谓的最后提议?至此谈判陷入无限期休会。
上甘岭战役的激战过程,惨烈程度超出了敌我双方的预料。
于是,在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支持下,范弗利特开始准备。4月9日,他已向美9军下达正式作战命令,担任主攻任务的美7师和2师也进入战斗状态。
此次战斗的美第八集团军炮兵营为总队及第九军所属炮兵共计16个炮兵营,共300门大炮进入发射阵地,所属坦克营也进入一级战备,因此就有了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金化攻势"的摊牌行动开始,这是一年来联军向中国军队防守阵地发动的最猛烈的进攻。
上甘岭的激战,美联军队的范弗里特遇到的对手是中国十五军~军长秦基伟。
但是他们不知道他面对的对手,他是我志愿军第15军(后期是第12军,一部也加入战斗),15军这个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史上的小字辈,却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及军长秦基伟一战成名,功垂青史。
秦基伟,出生在湖北红安的将军县。15岁就参军,是红军里面从战士班长,到排长营长一路成长起来的铁血将军。1935年担任红军师长,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两万余人西路军中幸运的活下来了福将;抗战爆发后,到山西太谷组织游击武装,任秦赖支队司令员;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1945年8月任太行军区司令员;1949年2月任二野四兵团15军军长,1950年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1951年亲率15军参加朝鲜战争。
言归正传,秦基伟面对突如其来的上甘岭密集的炮火,他把敌情通报一份份研究,他必须要知道敌人的企图,敌人为什么对五圣山炮轰而对放弃西边的西方山呢?
西方山更易被美军机械部队突破,为什么攻强弃弱呢?从最近一个月的敌情通报看,敌军兵力配置没有变化,范弗里特没有为美7师、韩2师增调任和预备队,他凭两个师,不可能同时占我五圣山和西方山。
秦基伟将军必须猜出他两个拳头之中,哪一个是假的?
在秦基伟的心里,五圣山是美军很难攻克,然而敌人却在五圣山方向投入了重兵,难道仅仅是抢占我的五圣山的两个前沿小高地吗?美军攻击五圣山是真攻还是假攻?还是敌人有意迷惑我军而目的是剑指西方山呢?秦基伟一遍一遍的思索的。
几十年之后,秦基伟将军回忆说:"我总认为范弗利特还备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他明是攻打上甘岭眼睛盯着五圣山;实际上另一只眼睛一定是瞪着老大,在窥探我的西方山,只是由于我们的西方山40师按兵不动,所以范弗利特才没有得逞"。他想如果我们因上甘岭战役吃紧而动用西方山部队,范弗里特有可能来声东击西攻打我西方山,美范弗里特这如意算盘是,机械化部队动作快,避实就虚最后结局很难想象。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上甘岭战役打响(美称金化战役)。美71师第31团和韩2师第92团发起了猛攻。
在三角山方向,美第7师师长史密斯自信的认为,突如其来的进攻一定会奇制胜,但是美军发动进攻半小时后,喜讯没有传来接连传来噩耗,美军两个突击连连长及排长全部阵亡。他们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碉堡中完全压制,美第31团团长随后指挥两个营发起攻击,从白天一直打到黄昏,才勉强占领表面阵地。
战斗打响后,与此同时的另一支韩军第2师第32团三营派出的2个连也完全受阻,他们接连5次发起进攻均全部失败。韩军第2师32团团长刘根昌,看第三营损伤大半急改换一营,企图用火力支援夺取阵地。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也是才占领了537.7高地表面阵地,20分钟过后又失守。
这出乎了克拉克、范弗利特及所有美军指挥官的预料,他们所认为天衣无缝的"摊牌计划"在第一天就受到重挫。
15日,五圣山前两个山头阵地战斗更加激烈。从早晨开始,美军出动30多架轰炸机在五圣山前阵地上狂轰乱炸,成吨的炸弹像暴雨一样落下,美军地面开足炮火,向我阵地攻击长达一小时,山上的工事全部被摧毁,随后美连四个营企图在炮火的掩护下爬上我阵地,他们刚到半山腰时就遭到了我志愿军机枪猛烈扫射,手榴弹乱炸打的美军连滚带爬,如此这般反复几次,美军的每次进攻都遭遇失败。
面对一次次的进攻失利,美军官兵恼羞成怒,在面对的597.9和537.7高地,已经被炮火如犁地耙草一样已经捣过了多少遍,草根都被拔掉了,甚至连个活蚂蚁都难找到,可是中国军队就是打不光打不没,难道他们是从地下冒下来的?
的确,中国士兵在15军长的指导下,早以在防御阵地上修筑了坑道,而且不是一条,有的多达十几条。当美军炮火攻击志愿军时迅速进入坑道,等联军炮火一停就快速冲出坑道,抢占地面领地。
美军最初制定的上甘岭攻坚战,2个小山头的战役,用5天出动2个营,伤亡200人的计划,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可笑。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军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只占领了上甘岭志愿军的两个班的阵地。
秦基伟弄清了敌人进攻的意图后,已成竹在胸;而范弗利特在军事生涯后期,遇上秦基伟不得不说是他的悲哀。
美军连续两天的进攻,秦基伟终于摸清了脉络,他看着地图说:"范弗利特这老家伙想出其不意,违背军事常规弃弱打强。他是想先拿下上甘岭,这样他在进攻西方山,坦克更容易突破;如果他先攻平康一线,就会遭到我军和38军打击;如果他先攻牙里,会遭到我军和12军打击,而先攻五圣山,主要对手只有我一个军。
俗话说知己知彼,秦基伟做出了决定。第40师由主攻变成助攻时,牵制当面之敌。全军集中火力确保五圣山前沿上甘岭阵地。第45师调理部署,135团负责597.9高地,133团负责537.7高地,134团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军师炮兵联合指挥所统一指挥,快速机动到上甘岭方向的炮兵群全力支援步兵战斗,并且统一建立后方供应指挥机构,加强后勤保障,全军给养全部迅速补充前沿阵地。
以此同时,对面的范弗利特也迅速对"摊牌作战"计划调整,兵力火器加大进攻。美的7师第31团在第一天战斗中被打垮,师长史密斯只好在第二天命令号称"矛头"的第32团上阵,第32团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冲绳之战,是美军的王牌团。
果然,第32团经过一番激战,当天中午战领597.9高地,但是他完全没有料到,中国的士兵隐藏在很深的洞穴和壕沟里。10月16日,15军134团开始对夺取表面阵地的美军实施反击,双方激战过后,志愿军又夺回来597.9高地。17日,美军也未能把中国军人赶下阵地。
没有办法,美军只能令第17团第3营于17日下午投入战斗。17团好称″水牛",第3营营长詹姆斯战前拍着胸脯向史密斯保证18日一定夺回目标,但结果打了一天也没有成功,最后只好停止进攻。19日,双方再度激战,美军还是未能把志愿军驱赶出高地,史密斯的"水牛"也撞了墙。这样高地在这七天中来来回回反复争夺,于是15军指挥所,命令连队主动转入坑道,以坑道斗争为主,消耗敌人拖住敌人,争取时间做好下一次的反攻。
虽然此时美军占领了部分高地的表面阵地,实际上他们已经坐上了火药桶。他忘乎所以的把预备队第32团的2营和3营调来,换下己被打跨的31团和被打瘸的水牛17团。
而同时,美军一边加筑工事,一边对坑道破坏,手段无奇残忍。他们用炮打,用飞机轰,用炸药爆炸,用凝固汽油和辐射。更有甚者,残忍地使用毒气弹打,毒气罐熏,企图把志愿军毒死闷死。
但是令美军吃惊的是,即使这样他们就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钉在岩洞里,打不跨毒不死,阵地白天美军夺回晚上志愿军反击,阵地如此反复造成美军人员大量伤亡,到后来美第70师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坚守,付出惨重代价后撤出阵地。
谁能想到,1952年4月, 美7师与志愿军15军几乎同时来到铁三角地区。他们根本没有把15军放在眼里,而他的武器装备和15军有天差之别,最初到上甘岭阵地时,双方的掩体只相隔几十米,他们美国兵公然在阵地上摔跤、打闹,洗澡,甚至裸体晒太阳、搂着韩国女人跳舞。时过境迁仅一个月时间,中国15军竟如此强悍令敌人费解。
从10月14日~20日,敌我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高地上,进行的空前激烈的争夺。此期间美军共投入7个团,17个营兵力,而15军投入13个团,21个连的兵力,夜以继日的反复争夺,15军3200余人歼的7000余人。战争的伤害是相互的,胜利者也要付出沉重代价。在前七天的争夺战中,45师参战连队伤亡过半,有的连队只剩几个人,好多连队都成了空编制。
军长秦基伟像前方的战士一样,连续几天几夜没睡过一分钟,他守在电话机旁,心情就像坐山车。一会夺下来了大喜,一会丢守了叹息;45师长崔建功,更是七天七夜没离开作战室,后来他上厕所都需要人扶,面对大批倒下的士兵和战友,有时作战科的人在电话里大哭。
越是最困难的时候,作为最高首长一定要保持理智。仗打到这个伤,往往拼的是意志,决心和坚韧精神。
秦基伟对崔建功说:″告诉机关的同忘,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15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国内像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上甘岭,谁都没有脸面对国人了"。
崔建功哑着嗓子回答:"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秦基伟听到崔建功师长的这番话,他眼睛湿润了,他又对崔建功说:″拖住敌人,尽量我们要减少伤亡,现在全朝鲜战场上只有我们上甘岭战役在打的惊天动地,这个仗是我们15军的荣耀,实在不行号令婆娘娃娃一起上"。
面对15军严重伤亡情况,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打来电话:"老秦,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到极限了,现在有两条路:一是顶着打下去;二是退一步再说,都由你选择"。
面对人称"王老虎"的王近山,秦基伟不高兴的接过电话说:“王司令员,怎么信不过俺15军,为什么不打下去,从前十天看,范弗里特也不过如此,我的意见是坚持打下去"。
王近山也感动了,他说:″我知道你的脾气,我也是支持打下去,但是也要考虑部队情绪,在这里我给你抽些人派过去"。
到10月25日,恶仗还在继续,人员伤亡减幅较大,现在是无兵无将可调。秦基伟说:"我们坚持时间长一点,兄弟部队就能多休息一段,15军已经打了很硬的仗,咬牙再挺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军的势气打下去,我们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
秦基伟决定,从29师抽调五个连,从军直属分队,军机关里面共凑出了1200名,暂时补充到45师。
上甘岭一战结束后,秦基伟伤感的说:″大仗小仗打了几百次,都没有动用过警卫员,上甘岭把我的警卫连都打光了。
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了一些举世闻名的英雄,其中邱少云、黄继光等就出在秦基伟当时的十五军。
此后,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上甘岭随便扎一把土,里面有一半竟是弹片和弹壳。
10月30日黄昏,上甘岭战场上暂时平静,占据597.9高地的美韩联军,认为志愿军不会有行动,恰恰这平静的背后,志愿军早已定好了大规模的″卡秋莎"反击计划。
20时,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15军的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迫机炮一起开火,密集的炮弹立即覆盖了597.9高地。597.9高地像油锅一样沸腾,到处翻滚着黑烟和火光。碎片、钢管、铁板,钢盔、分离的肢体,等被爆炸气浪高高举起,盘旋,飘落。我军第一批炮弹落到高地表面的美军阵地上。
随即,二号、四号、七号阵地都是炮火连天。五分钟过后,坑道的官兵没有像往常一样冲出坑道,当高地上美韩联军从昏迷中醒来,挣扎着爬出残破的低堡和防空洞抢修工事,我15军炮兵杀了个回马枪,队员又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轰击,这意想不到的回头炮,于是炸的美韩表面阵地的敌人血又横飞。
接着15军的炮火又向前延伸,而对面阵地的敌人一次次被骗出,一次次被我十五军的火炮狂轰乱打,真真假假折腾了几个回合,597.9高地上的敌人基本上给砸光了。
为什么这次炮火反击这么厉害,原来这是我军早已定好了计划。这是我志愿军入朝时从苏联紧急购进的威力重型大炮"卡秋莎",这种火炮机动性好,炮车合一,在战场上显得勇猛无比,火力猛射速快,发射声音十分奇怪,因此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斯大林管风琴"。
因为数量少极其珍贵,是志愿军的宝贝,始终由志愿军总部直接掌管。如果它出动都是一路绿灯畅行无阻,所有车辆让行。又因为"卡秋莎"发炮时炮尾喷出的火焰特别红,易暴露,所以平时把它们藏在山洞里,这次确定了参战计划,15军炮兵指挥所,提前派出警戒部队在阵地偷偷安排好,火箭炮车停就打,打完就撤,动作隐蔽,整个上甘岭战役,火箭炮团先后七次进出阵地从未被敌人发现。
在10月30日,反击炮的大合唱中,参战的22门卡秋沙在八秒钟之内便将352万发130毫米的火箭弹,瓢泼似的倾向敌人的阵地,而且敌人的二梯队也基本上被杀伤殆尽。在我军炮火延伸后,15军45师以十个连的兵力,很快夺回了597.9高地,从一开始15军军长就一直盯着,直到31日凌晨597.9高地全面收复。
十五军军长这时仍在查看地图,分析敌情。他想,敌人伤亡过大,又无二梯队是收兵?还是等待投入?
秦基伟判断好,等着对手的举动。
果然两天后,10月2日范弗里特将空降兵师187团投到上甘岭,投到这个永远也填不完坑的墓穴。187团大名鼎鼎官兵素质和武器都是美军一流,由此可见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损失惨重,己经黔驴技穷了。
仗打到这个份,彼此都互相了解,已经不用再试探了,这仗也是越打越精。
我志愿军只留几个战士,依靠工事隐蔽边打边补。187团投入战斗的第一天,也曾上午占领597.9高地,但没过多久被志愿军干了下去,这样反反复复,11月5日,美军和韩军又拼凑了八个连,再度向我军发起,攻击仍未成功。
这一天,上甘岭战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黄昏时分,粉碎敌人的最后一次集团进攻后,突然硝烟弥漫的天空骤然明亮,天空一片辉煌,橘红色的黄光照亮了整个上甘岭阵地,紧接着,一声奇异的爆炸声划破长空,在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火球,暴风骤雨般降下漫天燃烧着的金属碎片。原来是美军一架低空支援步兵F51型战机被志愿军炮兵的低道导弹打落,这惊天动地的异响和纷纷落下的残骇,使胆战心惊的美韩士兵更加恐慌,他们再也无力进攻597.9高地,他们对这个已经被削去了2米的山头望而生畏,他们的意志完全被摧毁。
美军后退了50里,撤到家坪地区休整,韩军完全垮了,90师遭到重创,范弗里特赶到金化前线野战医院,伤兵满院为患叫苦连天,士兵们都被打怕了。
到此,美军第八集团军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西线方式的“推牌行动",向外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山的战地打败了。
15军守住了五圣山前沿阵地,同时也组织兵力反击537.7高地并歼敌800人。从11月2日,志愿军12军开始投入战斗,担任597.9高地的防御任务,5日接替整个上甘岭地区的防御任务。接替后又与美军展开了更残酷的激战。12军在537.7高地北山又坚守了十天与强大的对手争夺了十天。11月20日以后,韩军伤亡惨重,兵力不足,只能以连以下小规模历史性反扑,也是象征性的没有空中和地面的炮火,到后来连飞机也不愿出现了,到了11月25日,这种哼哼声代也没有了,美韩联军在也没能力进攻了,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
上甘领战役的结果。
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我军完全控制阵地,范弗里特"摊牌计划"失败了。
范弗利特的军事生涯也到了尽头,上甘岭战役两个月后,范弗里特被召回国,随即被解职退役,范弗利特栽在了上甘领上。
上甘岭战役,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著名的大规模长期阵地防御战光辉案例,载入了世界战争史册。
美军来说伤亡是可怕的,美军认为战争中伤亡率超过了是二战中的任何战役。上甘岭战役,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了40%,上甘岭战役,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战争。
我15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15军总从创建到朝鲜战争结束,七年征战牺牲不到2万人,而上甘岭一战,牺牲达5200余人。45师27个步兵连,有16个连两次打光重建,第134团八个连三次打光,全连干部伤之65%以上,排机干部伤亡89%,班长副班长伤亡100%,如此伤亡为15军战史之最。
残酷的战争也创造了无数的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多达44人,像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两个高地分别被炮火削底了两米。
作为一名军人,能亲临上甘岭战斗这样的大役大战足以骄傲终身;作为上甘岭战役15军首席指挥官,秦基伟将军凭上甘岭一战名垂青史。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