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手握80万大军,听到无条件投降后有何反应?冷冷说出四字
相信很多人对于故意挑起军事战争的人,都是恨得牙痒痒的,毕竟
“哪里有战争哪里就会有伤亡。”
在战乱年代,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成为冤魂。而且有些战争明明可以避免,却因人心的贪欲而不得不面对。
相信只要经历过战争摧残的国家,在国乱和平后都需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修复国破山河。所以人总是痛恨战争的。
可这世上总有例外。
抗日战争史上常被提及的一名日本军官就特别热衷于挑起军事战争
,甚至在日本准备投降的时候,他仍旧一意孤行违抗上级军令说出冷冷四字,想将国运押在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上,简直丧心病狂。
这个人就是抗日战争日本在中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
儿时坎坷,曾因交不起高学费转学
其实冈村宁次的早年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他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武士家庭,而且是个早产儿,小时候身子就比较孱弱。
他父母生怕他半路夭折,所以在他的起名上花了点心思,日常生活上也是对他呵护有加。
但是在学业上他们对冈村宁次却是严格管控的,在4岁的时候,就要求他识简单汉字,并给他制定学习计划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冈村宁次小学毕业就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日本著名的东京某高级中学,可后来却因家中经济困难,
交不上高额学费
,
不得不半路转学到稍微普通的东京陆军幼年学校。
于他而言
,最后也算是因祸得福,让他真正踏上了军人生涯的第一步,才得以发挥他在军事作战方面的天赋;
但是于中国而言
,却是多出了个视中华人民为草菅,来自地狱的“撒旦”。
第一次得以上战场,侵华野心萌生
曾经有个人对日本人的性格做过剖析,将他们的性格形容为“刀”和“菊”
。
“刀”是指日本人内心深处其实是崇尚暴力、伤害、侵略以及疯狂的,但是他们向外界展现的却是自己尚礼、友善的一面,非必要时不会暴露真实面目,这一面被比喻为“菊”。
用中国话说白了就是:笑里藏刀。
而冈村宁次的人生就把这个性格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出生于武士家庭的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武士身份的熏陶,生性好战。
这一性格特点一开始体现在1904年2月爆发的日俄战争上。
当时冈村宁次刚中学毕业,
被学校分配为某步兵联队的备用小队
。但是职位的低微并没有消磨他想要驰骋沙场的热枕,反而是让他更有决心一再请战前线,
最后他如愿以偿参加了库页岛战役。
也是在这一场战役中,他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甜头”,自此内心深处侵华的野心肆虐膨胀。
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成为谍报高手的日常
虽然冈村宁次想侵华的野心早早就根植心底,但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却是在1915年2月,
当时他被上司指派去青岛搜集战事相关资料,用来编纂日德战争历史,也因此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
不久他就成为了青木宣纯的助手被调往北京,在此做了四年多助手才返回日本。
回国后他任职的职位依旧是和沟通联络、文牍书写以及宣传事务有关,
说明上级日本军官对他在这方面上的工作成就,是很认可并且信任有加的,
所以在这个时期职业已给他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和赏识。
而在谍报职位上混得风生水起,炉火纯青的冈村宁次,
高明之处就在于
挑起事端后能轻松将矛头抛向敌方,而自己清白全身而退。
在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里就因为这出色表现,
得到了很多参谋本部和外务省官员的赏识,
所以后来很多军事外交事务,陆军本部总是交由他处理。
在江浙战争爆发后他还有幸成为了,''北洋三大军阀''之一孙传芳的得力顾问,还真是“有才吃四方”啊!
不过好景不长,在孙传芳军队被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打得溃不成军时,
他选择偷盗孙传芳的军用地图打道回国,不仅因此获得一笔大资金,还立功升了职。
设计''一·二八''事变,侵略中国
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后嫁祸中国军队,自此日本侵华战争拉开了序幕,我国东北迅速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关注点开始聚集到我国东北,在此拥有敏锐嗅觉的冈村宁次自然也是有所意识,于是他为了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在1932年派遣两位得力干将出兵上海,
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
而惨绝人伦的南京大屠杀也在这不久之后,
冈村宁次还在日记里记述了当时他们日军的恶劣行径,但并未看到任何的悔过之心。
在之后的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湘赣会战
等都有冈村宁次的身影,甚至可以说,抗日战争以来,几乎每场重大战役都能寻到冈村宁次参战的蛛丝马迹,可谓是
为他的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那又如何,经过中国十几年的顽强抗争,抗日战争日本败局已定,持久战已经让日本这个“弹丸小国”的短板暴露无遗,那就是兵力不足。
虽然他们的战斗武器比当时中国的要先进得多,也因此在战争初期占到了一定的优势,但要想争取最后的胜利,简直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收到投降信息后冷冷说出:继续作战
当时的日本军官可以说大多都有,爱幻想不切实际的东西和狂妄自大的通病,冈村宁次就是其中之一。
1945年8月12日,收到东京发来准备投降密电的冈村宁次,拒绝了《波茨坦公告》,明知败局近在眼前却冷冷说出四字:继续作战。
之后无视上级命令和警告的他,
带领八十万的日军孤注一掷进行“玉碎”决战,妄图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将国家的脸面和尊严狠狠地摁在地上摩擦的典范。
在国家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旧代表祖国侵略他国,势必会给国际社会留下更加不好的印象,
这是想要斩断自己祖国后续发展道路?
此时的冈村宁次大概已被欲望支配了理智,犹如嗜赌如命的赌徒,沉迷网吧的网瘾少年,隐藏着一种病态的疯狂,以蛇吞象。
直到三天后,冈村宁次再次收到日本已经投降的密电,才正视了日本战败的结局,选择了撤兵。
1945年9月9日他在南京举办的日本投降仪式上,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随身佩刀,以示投降。
然而在1949年1月26日,
因国民党的强势维护,罪孽深重的冈村宁次被宣判无罪当庭释放,这让国内一众人唏嘘不已。
冈村宁次虽然高寿活到82岁直到去世,
都未曾受到法律道德上的制裁,但是他的报应却都反映在了亲人身上,
发妻以及唯一的两个儿子都早逝
,剩他一人常常万分痛苦以泪洗面,孤独终老。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罪有应得,因果报应”吧,
所以人还是多做积德行善的事为好。
现如今,我们后辈能做的就是以史明鉴,勿忘国
耻,砥砺前行。毕竟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可是被日本这弹丸之国打掉过半壁江山的,这是一件很不光荣的事,
也给“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理论抹上浓重的一笔。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