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特务发送怪异密码,一度无人能译,64年后她的后代无意解开秘密
战争年代,两军交战拼的不仅是武器装备,而且也会拼背后的“暗渡陈仓”。因为任何一场战争,不仅只有正面交锋,还有背后的比拼。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只有掌握各种信息,未雨绸缪,才能掌握主动权,先声夺人,可以笑到最后。
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风云巨变之时,其中就有一个女特务,为了窃取我军具体的物资情况,为日方提供情报,设计了一串十分怪异诡谲的密码发送出去,一度无人可解,期间并无任何进展,直到64年后,她的后代在无意中解开秘密,突然之间,犹如给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陈年旧事。
无疑这是一桩丑事,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这个卖国求荣的特务给中国造成了惨重的伤害。西安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物资储备库,一直是日本空军的轰炸对象,短短的七年时间内,日军对西安的轰炸次数高达了一百四十五次,在境内更是肆无忌惮地投放了多达三千多枚导弹,无数房屋荡然无存,无数百姓居无定所。
每次轰炸并不是漫无目的,没有方向,而是十分精确,这显然是有人提前提供过图纸,不可非议,有可憎的特务潜入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国家。
乌梅之名,潜伏多年
翻开历史书的扉页,导致西安被精确轰炸绝非偶然,而是有人为日军的空军“量身定做”,这时就要提到一个女特务,她长期潜伏在我军内部,为敌方通风报信,她的代号为“乌梅”。
1937年11月,《西京日报》报道了一则抓捕信息,一名装束时尚,容颜美丽的女子在警备部候审。这个女间谍守口如瓶,嘴巴很紧,软硬不吃,奈何她只是血肉之躯,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密审讯,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代号,可其他信息丝毫都没有透露。
就这样沉默着,直到一声沉闷的枪声之后,代号为“乌梅”的电波信号消失于人际,人们的记忆里似乎就清除了这个名字。
然而,两年之后,这个“乌梅”的电波信号神奇般地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因为带来的伤害实在是不虞之事,猝不及防。
当地的很多重工业和军事企业悉数被轰炸,无辜的百姓死于炮火,没想到销声匿迹的“乌梅”死灰复燃,给我方带来了惨重的痕迹。
我方的谍报机关迅速展开调查,着手破译这突如其来的“乌梅”电码,穷尽各种破译的方法,仍然徒劳无功。源于“乌梅”发出的电波实在太过诡异,晦涩难懂,跟寻常的摩斯密码看似一样,符号排列的方式并不复杂,但没有任何章法,找不到任何规律,在深恶痛绝之时,却也一筹莫展,摸不着头脑。
虽然研究“乌梅”电码的人前仆后继,然而未曾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这个悬念一直保留着,久而久之,便成了世纪之谜。
到了新中国成立,从百废俱兴到一路高歌猛进,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人民生活,都谱写了一曲美丽的赞歌。
西安这片土地上建起了高楼大厦,尘封了过往的许多旧事,直到64年后,回忆再一次翻涌,昔日未解之谜才有了答案。
遗物背后,真相大白
时间的脚步不紧不慢,来到了1986年的3月,初春时节,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的季节,吉林市的市民冯秀英接收到一封来自陕西的信,内容上是说到西安将建设机场,需要占用一部分居民用地,希望当地居民理解与支持,并在规定时间内迁坟。
冯秀英立马想到外公的坟墓就安放在陕西咸阳塬边,她的外公是典型的黄土高坡上的农民,木讷、憨厚、老实,不善言辞,疏于交际,不过在她的记忆里,外公的印象太过模糊,还在孩童时候,她的母亲带着她上过一次坟,多余的记忆便没有了。
由于她的外公只有母亲一个女儿,母亲已逝,照顾坟头的责任就只有她来承担了,所以这一次移坟也是“分内之事”。
凭着昔日模糊的记忆以及当地村民的指引,冯秀英准确地找到了外公的坟墓,触景生情,荒草萋萋,满是凄凉。冰冷的棺材被打开,尸骨早已腐烂,只有一副躯壳。
冯秀英注意到尸骨脚边有个铁匣子,只有它显得光亮干净,屈身一看,铁匣子被一层层油布包裹着,特意用蜜蜡封存,肯定是外公的心爱之物,等到冯秀英将尸骨火化后,就带着骨灰盒和不知名的铁匣子回到了吉林,安葬于某地。
虽然心存敬意,但内心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老人的遗物依旧充满了好奇,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在冯秀英闲暇之时,就打开了这个神秘的盒子,其中并没有任何的奇珍异宝,唯有一本日记本和用油布包起来的物件。
她继续翻阅着日记本,视线被半张陈旧的报纸吸引,报纸上的人像一目了然——那是一个时髦的女人,有几分眼熟,她便拿出母亲的照片做对比,稍做思考,发现这个女子竟是自己的外婆。
报纸下端还有一行依稀可见的文字,“间谍”两个字让冯秀英傻眼了,原来自己的外婆居然是出卖国家的间谍。
解开秘密,内心清净
冯秀英阅读着笔记本上的每一篇日记,她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因为在印象里,她的外婆是因病去世,而不是被处决,五味杂陈之感油然而生。
有一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伴随着一连串的英文字母,有点像账本,却无迹可寻,根据她外婆的身份,她认为其间必然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天,她找来了风水先生,当看到外公的遗物后,他一眼识别出黑匣子是军用之物,原来这位先生是退伍老兵,从战场中归来,他打开油布包裹的圆柱体,那是信号弹,旁边还有红雨伞,这些都是作案工具。
二天,冯秀英面对这样残酷的真相,表情有些麻木,外公外婆都是卖国求荣的叛徒,不过边上的数字依然保持着神秘。
多年以后,17年的时光已成历史,冯秀英的女儿已成年,无意中发现了那本笔记本,出于对音乐的好奇,哼唱起其中的字符,结果这声音被学校领导听到了,遭来了一阵阵批评。
批评的理由是里面的曲子是淫秽之语,领导找来了相应的证明,确是如此。
女孩陷入困顿之中,将此事告诉了母亲,冯秀英步入沉思中,反复想了又想,沿着上面的唱词顺序和标注的时间,查询了西安被炸的史实资料,结果多么刺眼——这篇日记上留下的时间正好是大华纱厂被炸的那天,歌词中也有花布等字眼。
母女俩颤抖起来,仍然不敢相信,又翻到下一页——西安机场被炸的时间,随机叫女儿哼唱出日记内容,出现了机场等关键词。
一切都已真相大白,冯秀英同女儿都哭了,原来外公外婆都是名副其实的汉奸,上一代造成的伤痛,冯秀英选择皈依佛门,追求内心的清净。
小结:
冯秀英的外婆和外公同是“乌梅”的代号,只是一个是一号,一个是二号,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成为间谍是被迫之举,但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用鲜血捍卫正义,所谓的“威武不能屈”,我们要砥砺前行,无论在什么危难面前都不能屈服,而是正视它。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