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火药桶科索沃再次起冲突,大国再度角力,科索沃仍在风口浪尖
科索沃这个地名已经被广大中国人所知,他也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欧洲火药桶”,从二战结束后这里就一直不太平,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最近科索沃和塞尔维亚又闹起来了,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冲突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六、七世纪两个地区或者说两个民族的冲突已经开始。科索沃的问题三言两语无法完全讲清楚,但可以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两个地区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就会非常清晰。
历史渊源
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的南部,塞尔维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塞尔维亚一直将科索沃视为自己的一个自治省,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其历史由来已久。
科索沃地区最早居住的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为古罗马统治。到了公元四、五世纪时,古斯拉夫人开始向科索沃地区迁移,他们在这里修建教堂、城堡、开垦荒地,而伊利里亚人则被赶到了南部的丘陵、山区。
公元九世纪,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尼曼雅王朝,而科索沃地区就位于尼曼雅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交汇处,后来塞尔维亚人战胜了拜占庭帝国,科索沃成为尼曼雅王朝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该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纳。
而当时的阿尔巴尼人则在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交界高山地带,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塞尔维亚人的一些习俗,还跟塞尔维亚人共度圣诞节。
而在公元14世纪,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尼曼雅王朝衰弱。最终奥斯曼帝国战胜了尼曼雅王朝,占领了科索沃,从此科索沃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科索沃地区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但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于是当地居民为了逃避向天主教徒高额税负,选择信奉伊斯兰教,这就是科索沃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开始。
几百年的隔绝,科索沃地区居住的大部分人口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科索沃被划归塞尔维亚,两个地区再次走到了一起,之后塞尔维亚于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王国驱逐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人,并将塞尔维亚人向该地区移民,这也是近现代两个地区冲突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王国被意大利占领,科索沃被合并到阿尔巴尼亚。二战结束以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科索沃被划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
1989年前后南斯拉夫解体期间,塞尔维亚举行公投,缩减了科索沃自治的权力,引发了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人的抗议,阿尔巴尼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但并未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波黑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开始向科索沃地区移民,引发阿尔巴尼人的反抗,并成立了游击队攻击塞尔维亚,双方军事冲突不断。1999年北约轰炸塞尔维亚,造成大量的人流离失所。
战后,科索沃被联合国托管,塞尔维亚失去了对科索沃的实际统治,但塞尔维亚一直宣称科索沃是其一个自治省。2008年,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截止到2023年,有104个国家不承认科索沃独立,有94个国家明确承认。
塞尔维亚的立场
塞尔维亚人认为,虽然两地的居民时有冲突,但科索沃在公元9世纪就是塞尔维亚的领土。科索沃地区一直是塞尔维亚人居多,直到奥斯曼帝国占领以后,阿尔巴尼人才成为主体。因此,塞尔维亚一直坚持,科索沃是其领土一部分,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实际管辖。
从南斯拉夫解体到现在,科索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也被成为欧洲火药桶,可以说科索沃关系着巴尔干半岛的和平,塞尔维亚是一定要收回对科索沃的统治。
科索沃的立场
科索沃目前大部分是阿尔巴尼人,他们认为伊利里亚人是阿尔巴尼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一世纪时,伊利里亚人就在这里生活。塞尔维亚的迁居占据了科索沃地区。
即使是尼曼雅王朝统治时期,科索沃也是阿尔巴尼人居住,并不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才成为阿尔巴尼人为主体。鉴于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种种行动,多次驱逐阿尔巴尼人。阿尔巴尼人认为科索沃应该脱离塞尔维亚独立,这样才能保障阿尔巴尼人的权利。
科索沃何去何从
从目前来看,科索沃得到了事实的独立,但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也不是联合国成员国。科索沃由于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了科索沃相当于统治了巴尔干。所以在历史上会被多个国家争夺,最终导致科索沃问题一直持续到现代。
世界进入到经济的衰退期,贸易保护遍地,民族主义观念也越来越强烈,科索沃问题就更加没办法解决。科索沃北部依然有很多塞尔维亚人居住,本次冲突就是因为科索沃强派市长造成的。
北约维和部队再次卷入本次冲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紧急召见美英法德意大使,要求北约保证塞尔维亚人的安全。目前北约已经向科索沃增派兵力。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内部的问题,民族冲突由来已久,双方握手言和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但这应该由双方来解决,外国不应该横加干涉,否则就会加重地区冲突,再次引起巴尔干半岛军事冲突,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对东欧,世界都没有帮助。
发布于: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