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一世,开创现代军队制度,被后人称为“现代战争之父”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是瑞典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他在三十年战争初期组建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他勇敢地在前线指挥作战,将步兵、骑兵、炮兵和后勤兵谋略性地集合在一起,这种创新战术为他赢得了“现代战争之父”的称号。他在军事科学方面的前卫性使瑞典的实力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中在波罗的海地区处于支配地位。后来的统帅包括拿破仑在内都研究和敬仰这位国王。
国王查理九世在1594年12月9日他的儿子古斯塔夫斯出生在斯德哥尔摩那天起就开始训练和培养他继承王位。这个未来的王认真的学习肩负的责任,但他最初的学习重点在军事领导方面。在十六岁时,古斯塔夫斯就指挥瑞典军队抵抗丹麦在东哥特兰岛(EastGotland)的入侵。
1611年查理九世去世时,瑞典国会因为十七岁的古斯塔夫斯的出色表现而废止了年龄的限制,让这个年轻的战士继承了王位。古斯塔夫斯为了表示对他们明智行为的尊重,任命经验丰富的行政官阿克萨?奥克斯蒂纳为首辅大臣。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他们融洽合作,奥克森斯特纳管理政务,古斯塔夫斯则指挥军事。
父亲留给古斯塔夫斯的除了王位,还有跟丹麦、俄国、波兰进行的战争。他首先将他的军事威力施于最近、最具威胁的对手丹麦,并在1613年与他们结束战争。1613年到1617年古斯塔夫斯与俄国作战,不仅为瑞典赢得了土地而且切断了俄国波罗的海的入海口。1621年到1629年的八年战争,瑞典打败了波兰扩大了南面和波罗的海东海岸线的版图。
1630年,被称为“北方雄狮”的古斯塔夫斯挥师德意志,并加入抵抗神圣罗马帝国扩张的三十年战争。尽管新教是影响古斯塔夫斯的一个原因,但古斯塔夫斯加入战争的初衷是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
在与法国达成同盟以后,古斯塔夫斯的一万六千士兵在波美拉尼亚海岸登陆,并成功将罗马帝国的势力赶出波罗的海。在国内,1631年9月17日古斯塔夫斯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会战中打败了约翰?切尔科拉斯?冯?蒂利。
这次胜利以后,古斯塔夫斯挥师西进,占领了富饶的美因河和莱茵河河谷。在美因兹(Mainz)过完冬天以后,古斯塔夫斯再次在1632年春天与蒂莉的军团开战。古斯塔夫斯在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巧妙采取战术,最终以少胜多获得胜利。巴伐利亚战争以古斯塔夫斯的胜利和蒂莉受到致命创伤结束。
受过良好训练的瑞典士兵并没有因为统帅的战死而撤退或投降,相反,他们重整旗鼓、斗志昂扬地为北方雄狮赢得了他的最后一场胜利。导致古斯塔夫斯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行为正是他的整个军事生涯的写照。尽管勇敢在他的成功中只是扮演很小的角色,但纵观这位瑞典国王的军事生涯,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中,这位最高统帅始终冲在战斗的最前面。
古斯塔夫斯还发展出一套军事理念,这套理念在后来的欧洲战争中成为欧洲各国军队效仿的模板。在古斯塔夫斯之前,大多数军队由不协调的雇佣军组成,缺乏整体的组织和指挥系统。
古斯塔夫斯创建了固定的单位,组成稳定的指挥系统,给所有战士树立和谐的观念。整个瑞典军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团队作战代替了若干不同部分独立作战。古斯塔夫斯对补给线和基地的采用,综合步兵、骑兵、炮兵的做法使他成为军事历史上第一个组成专业军队的人。
古斯塔夫斯征募瑞典的每个年轻男性入伍,并统一承诺服役期为二十年,要求他们展示高尚的人格,禁止他们咒骂、亵渎、酗酒、淫乱和劫掠。他们会定期获得酬劳和土地。与当时欧洲其他军队中的士兵被一般平民认为是被放逐不同,瑞典士兵拥有自己的财产,在服役期间将自己的土地租出去或雇佣佃农耕作。
在军队内部,古斯塔夫斯制定了永久固定的单位和稳定的指挥系统组织。四个一百人的连队组成一个中队,三个中队组成一个旅。军队训练由纪律、重复的军事操练和真实的野外演习构成。
在改进步兵步枪方面,包括减轻重的分量,训练士兵群发子弹来代替传统的单发。持步枪的步兵分为三排,训练他们可以一排发射,另两排装弹。
古斯塔夫斯也从他的敌人那借鉴吸取他们的优点。从德国人那里,瑞典骑兵学会做波浪状进攻,跟在骑兵后用手枪射击。在炮兵猛烈进攻时,古斯塔夫斯试着统一大炮口径,使弹药供给变得容易。他还将野外炮兵队混入步兵和骑兵队,让他们执行直接的支持任务。他将各兵种类士兵混合在一个队伍相互支持的革新军事理念实际上到今天都是无可改变的。
古斯塔夫斯不仅影响了未来的军事惯例,他还留下了兵力和连续性。他的政府和军队都没有因为他的早逝而崩溃。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Christina)继承了瑞典王位,奥克森斯特纳继续为政府提供强有力、公正的行政领导阶层。在军事方面,古斯塔夫斯留下了能干的下属,可以按照他的训练和理念继续领导部队,这一做法使瑞典军队在后来几十年中继续强盛。
毫无疑问,古斯塔夫斯在战场上证实了他是同时代最出色的统帅。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了在后来一个多世纪都很有影响的组织和战术。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战争之父”,也是少数同时得到士兵和市民尊敬和爱戴的军事统帅。古斯塔夫斯如果不是因为早逝,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世界近现代史》、《北欧五国史》、《三十年战争档案》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