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条细则出炉!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启动,如何实现双向融合?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同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助力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据悉, 再保险“国际板”主要由上海保险交易所牵头。截至2022年底,已有十多家保险机构明确表示参与再保险“国际板”的共建,此后又有多家主体加入。截至目前,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交易规则建设组中,合计共有20余家中外头部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积极深度参与。
再保险逆差近4倍
再保险是“保险中的保险”,直保公司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自己承担的部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再保险公司。可以说,再保险是整个保险市场的支柱,肩负着风险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责,在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深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
为紧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机遇,《实施细则》围绕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增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等具体内容共制定二十二条政策举措。
具体来看,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方面,着重通过数字化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发挥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构建交易清结算一体的新型再保险交易市场,在全球传统的再保险交易体系下提供中国方案。
在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方面,建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数据交换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提升再保险承保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再保险产品创新水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
在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方面,建设再保险国际板,依托高透明度的场内交易设施和规则,打造对接全球风险分散的国际分入统一大市场;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立足境内,辐射全球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对区内实施国内领先、对标国际的再保险营商环境支持;实现境内再保险跨境收支结算便利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缩短结算周期;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会展品牌。
在增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方面,给予人才引进、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支持政策,鼓励政府、高校、企业协力加强上海再保险人才队伍建设。
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是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202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当中提出要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
同年10月,原中国银保监会、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提高再保险产品供给与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开放、加快建设再保险人才高地等四个方面共推出13项重点任务,为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实现路径。
2022年11月,在第四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正式出炉。根据规划方案,再保险“国际板”将以再保险跨境交易痛难点为切入点,以国际再保险分入信息和数据全口径统一登记为基础,配套综合交易服务、风险监测、跨境便利、财税支持和信息披露等功能,提升跨境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规范性和便捷性。
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陈东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看,国内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处于过剩状态,加大国际分入业务有利于发挥承保能力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以及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都需要保险保障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服务,通过再保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
在他看来,目前《实施细则》所带来的政策吸引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再保中心结算的分入业务将计入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二是通过再保中心清算的境外再保人在信用风险资本因子方面将享受优惠;三是未来再保中心的跨境业务在资金支付和结售汇方面将会比较便捷;四是在临港设立再保机构将享受税收、人才等优惠。
前海再保险相关负责人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 启动再保险“国际板”有助于拓展我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吸引更多国际再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再保险产品和服务,提高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再保险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再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更多的国际再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将增加市场活力和市场竞争,促进市场价格的合理化和透明化。此外,推出再保险“国际板”有利于加强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如何迈向更高能级
“与其他金融交易不同,再保交易非常低频。”陈东辉指出,未来,随着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能级的提升,传统意义的再保险交易市场和清算中心在数字化上将迎来提速。
因此,他建议,在再保中心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数字化交易中心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轻资产、高效率。此外,还要突出绿色低碳主题,这将是未来业务的增长点。
前海再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注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完善税收优惠,建立健全的政策、监管制度和机制,推动市场创新和发展。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市场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来看,包括六大要点:一是人才培养。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是税收优惠。税优是吸引优秀(再)保险机构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建议参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际再保险中心的税收体系,有针对性地给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的优惠措施。
三是创新发展。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创新发展。建议通过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创新行为等方式,推动再保险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四是监管体系。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五是合作交流。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建议重点关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和途径。
六是政策支持。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建议重点关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政策与市场的协同配合,推动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记者:王莹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号文件发布H&M关店启示录访华44小时,马斯克再成世界首富挺“秃”然的!“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狂推生发剂,什么情况?千亿光伏巨头暴跌!股东套现离场,公募损失惨重从小商贩到总统,执政20年,他再次胜选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发布于: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