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药监警示】“618购物节”狂欢,您准备好了吗?

发布日期:2023-06-23    点击次数:174

“618购物节”狂欢来临 ,商家新一轮促销惊喜纷纷登场,各大电商平台促销力度直线上升,推出了各类形式的促销降价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一些商家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采取各种煽情的宣传推广手段,刺激消费者盲目感性消费。滁州市消保委、市市场监管局提示以下注意事项:

一、主打电子产品,选择更需慎重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大家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家的经营资质,选择正规的商店,要与商家明确售后服务期限。在进行消费时,要检查清楚产品或者服务是否与经营者的宣传、说明相符,了解清楚优惠活动说明,对于不明白的细节,要仔细询问清楚。要仔细阅读查看与经营者签订的合同、协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同时切勿轻信商家的花言巧语,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之前,要多方比较同类商品的价格,避免上当受骗。

二、直播带货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

当前“直播购物”“网红带货”已成为新型商业模式,消费者在体验多样购物方式的同时,也应保持购物理智,下单前先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价格及售后服务,不盲目跟风购买,不轻信个人承诺,不轻信使用绝对化广告宣传,不被过于低廉的价格吸引,不要通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商品。

三、谨防网购预售,特价商品需了解

预售、特价是商家平台作为促销的基本手段,然而部分预售、特价商品,商家规定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显然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为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诸多不便,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仔细阅读细则,或提前咨询是否能退换商品。

四、理性对待促销,切莫冲动消费

618购物节期间,电商平台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很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前,将确实需要购买的物品提早做好规划及预算,对于不是必需商品,不能盲目下单。在购买之前,要对商品多搜、多查、多对比。谨防虚假打折,对于甩卖、清仓、最低价等优惠打折的商品更要仔细对比,核实优惠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

五、留好购物证据,作为维权依据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如遇到价格欺诈、消费陷阱、售后服务、退换货、退款等问题时,应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购物证据,聊天记录和录音、短信等相关证据,还有购物网站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实际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等,以备维权时使用。权益受到侵害时,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保委,也可以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投诉,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初审:刘日华;审核:梁岩;审签:陈林

发布于:北京市

上一篇: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央行行长易纲再谈绿色金融
下一篇:海德股份与长城股权基金等共同投资开展个贷不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