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气血要同时补?气血不足,五脏皆病!一碗汤,气血双补气色好
一般来说,我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气虚的问题,但气虚一久,血虚往往就会紧随其后,之所以会这样,古人解释说是因为血气互为依存,其中缘故正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言一般。
图片
其中“血为气之母”的意思是说,我们身体里的血,是气机运行所必须的载体,同时它还要负责对气的孕育和升发,而“气为血之帅”则是指气乃血运行的动力来源,当然除了功能以外,它还掌管着血的流动方向,且在这层关系中,气的属性为阳,因此也被称作“阳气”,血的属性则为阴,故而“阴血津液”一词便从中而来。
图片
所以既然血气的生成与运作都需要彼此的助益,那么当一环缺失以后,剩下一环自然也难得善终,另外在血气的关系环中,血的生成还得依赖脾胃的运化,故而其实很多人的气虚、血虚之根源,其实并不在于血气本身,而因在于脾胃之处。
图片
因此相较于单纯地补充阳气或者阴血,更为直接地选择通过调补脾胃的方式来实现气血双补,往往会取得更让人满意的成果;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差不多了解了这血气问题的所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时,才应该重视起对气血的补益呢?答案是三个。
补与不补,请看是否出现了这3个表现首先:当气血难以自畅或者缺少时,像我们人的面部、嘴唇和指甲这些毛细血管较为丰富,皮肤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其颜色便会从原先的红润渐渐转白。
图片
其次,当人血虚时,我们天以内的绝大部分血气就会优先供应五脏、头部这些较为重要的部位,而离中心躯干及大脑较远的四肢末端,则自然就难以得到充足的滋养,最终自然也就容易会因为久坐、蹲起等动作出现麻木的情况。
图片
最后,因为血气的衰弱,我们肝部所蕴藏的肝血自然难逃日渐枯涸的命运,而肝血的枯涸,也就意味着双眼将会缺失必要的滋润,鉴于此,一般血气不佳之人的眼睛,往往相较常人而言,酒不会再那么地自然、明亮与清澈,甚至一旦用眼稍微过头,干涩、酸疼的感觉还会随之而来。
图片
所以在生活中,大家切记应避免过度用眼的情况出现,有道是:“久卧伤气,久视伤血”,我们人如果想为了静养而一直呆着不动的话,人体气血便会难以流畅,从而就非常容易出现耗伤的问题。
图片
说完了这三个症候,如果你最近的确出现了其中一个以上的话,那么是时候就该给自己补一补“血”了,但这个补血,并非现代医学所提倡的补铁,而是多用红糖、红枣这类传统的养血食材来进行调养,但无论红枣也好,红糖也罢,究其细节,其实这两者均不富含铁质,那么为什么中医却说它们可以补血呢?
图片
其实,现代意义上所需要的补血,通常只适用于贫血及失血过多的情况,也就是当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时,才能用补充铁质的方式进行补益;可中式的补血,则对应的是一些症候所出现的问题,例如面色虚白、口唇指甲变白等。
图片
故而在中医体系理论看来,一旦上述“血虚”的症候出现,那么便应进食那些能够缓解血虚表现的药食之物,而在其中,红枣与红糖,因为颜色为红,与血液属同一色系,并且性味温甘,进补至胃便可生血化气,因此便可以用来补血。
想气血双补,推荐一汤一茶汤:八珍汤
八珍汤,是一味中式传统的汤剂配方,其因为主要会用到八种材料,故而以此得名,其中这八味材料分别为人参(也可为党参)、茯苓、甘草、生地、芍药、当归及川芎,所谓“珍”即是指这些材料均具备益气补血的食效,因此无论是用作单一汤方用水煎后服用,还是拿来同肉类炖汤当作药膳食用,那都可以达到气血双补,滋养脾胃的目的。
图片
但上述用的八珍汤中的八珍,多为药材,因此也被称为“药八珍”,而若你讨厌药材的味道,那么建议可以选用“食八珍”,所谓“食八珍”即指本就可以做菜食用的食材,这其中的八珍分别为陈皮、人参、白术、茯苓、薏米、怀山药、芡实与莲子。
图片
据传率先提出“食八珍”概念的,初见于明代御医陈功实的《外科正宗》,称其:“食八珍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图片
后传入清宫,深受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称为他们的日常食膳之一,此后八珍糕的方子被发扬光大,直至今日,成为了许多养生人士的健脾养胃小糕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罗大伦也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一书中对八珍糕屡屡称赞。
图片
他分享出了改良后八珍糕的配方:太子参20克、白术30克、茯苓50克、山药50克、薏苡仁50克、芡实20克、白扁豆20克、莲子肉50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
图片
把这些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别是二百克),然后和其他粉末混合,加水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
图片
脾胃不适者,可按照上述配方自己制作,若觉得材料繁多,程序复杂,味道不好控制,那么可以试试看这款经典的古方八珍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