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效良方,通治“一切肝病”
明末清初的医学家高鼓峰、吕东庄自创一方,可以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名唤“一贯煎”
用量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用法 水煎服。滋阴疏肝。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义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症可解。
配伍特点
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名方。
运用
本方是治疗阴虚肝郁,肝胃不和所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禁忌
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冬、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六味中药组成
一贯煎全方应以枸杞子为君药,入肝肾二经,但以滋阴补肝为主;
以生地黄、当归为臣药,其中生地黄滋肾养阴、清虚热、生津液,当归养血补肝;
以北沙参、麦冬为佐药,主要起到养胃生津、润燥止渴的作用
以川楝子为使药,主要起到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的作用。
全方配伍中,当归和川楝子颇为奇妙,当归是血中气药,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
川楝子实乃疏郁之要药,与大队甘寒滋阴养血药物配伍,既无苦燥伤阴之弊,又可引诸药达于肝经。全方虽然简简单单六味中药,但是整个配伍,却奇妙的很。
随着现代临床的不断深入,发现一贯煎的作用巨大,比如说,一贯煎及其加减,可以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炎后综合征,
另有学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一贯煎及其加减方的部分现代临床应用,主要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肝损伤、原发性肝癌等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