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心脑)
【 脑肿瘤 颅内肿瘤】
阿是穴(肿瘤处、头部疼痛处)、百会、大椎、脾俞、命门、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绝骨(悬钟)、涌泉
【高血压】
方一取穴
血压点(位于第 6、7 颈椎棘突间旁开 2 寸处)、涌泉。
方二取穴
足三里、悬钟、曲池、肝俞、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内关、丰隆。每次取 3-5 穴。
方三取穴
百会(轻灸)、风池、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重灸)、绝骨(重灸)、三阴交、太冲、风门。
【高脂血症】
方一取穴
关元、丰隆、悬钟、足三里。
方二取穴
脾俞、肝俞、丰隆、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中脘
辩证配穴
一、痰浊内阻:血脂高出正常范围,患者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
【选穴】丰隆、中脘、三焦俞、阳池
二、脾胃湿热:食多容易饥饿,形体偏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
【选穴】公孙、内关、中脘、足三里
三、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
随症配穴【胸闷心悸】:膻中、心俞;【乏力】:气海、百会
【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少食海鲜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忌食肥腻、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坚持低盐饮食。【低血压】
取穴:百会、脾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每次取 3-5 穴。
【中风预防】
方一取穴
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两侧灸,隔2日一次。
方二取穴
膝眼灸,灸疗时间稍长,建议60分钟以上。
方三取穴
百会、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间使、足三里,七穴同用,双侧灸。
方四取穴
足三里、绝骨。
以上任选一方。
【动脉硬化】
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
【颈动脉斑块】
百会、风池、曲池,外关,足三里、承山、三阴交、照海、太溪,
如果血压高,不灸百会、风池,改灸血压点、涌泉;
【心功能亢进】
心俞、膻中、巨阙、郄门、内关、阴郄、神门、足三里。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 风心病)】
心俞、灵台、肝俞、 膻中、巨阙、中脘、神阙、关元、小海、郄门、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心脏病 冠心病】
心俞、厥阴俞、膻中、神门、 郄门、内关穴、劳宫穴、少府穴
寒凝心脉型配血海;
痰火内结型配曲泽、间使、丰隆。
痰浊闭阻型配中脘、丰隆、脾俞。
瘀血闭阻型配血海、膈俞。
心气不足型配足三里、气海。
【冠心病】
方一取穴
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神阙、巨阙、曲池、郄门、内关、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
方二取穴
内关、膻中、膈腧、心俞、足三里。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时前胸有压榨性疼痛的感觉。
中医认为,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脉气血运行受阻而引发的疼痛。
艾灸运用温和灸的方法,通过对下列各穴施灸,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从而缓解和减少此病的发作。
心俞穴、至阳穴、厥阴俞、膻中穴、阴郄、郄门、内关穴、劳宫、
【心律失常】
同冠心病。
【心肌缺血】
脾俞、肝俞、膻中穴、内关穴、公孙穴、中冲穴、神门穴、太冲、行间、期门穴、血海
【心肌炎】
局部、心俞、厥阴俞、膏肓、膻中、中脘、神阙、关元、内关、神门、足三里、太冲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俞、脾俞、肾俞、郄门、内关、中脘、足三里。
【无脉症】
心俞、曲池、尺泽、内关、通里、太渊、列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