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信凯:针灸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辩证不精,取穴不准,手法不通)
为何书中所载针灸处方,用之不效,真是古人之过吗?还有一些朋友询问我,某病该针某穴,给出自己针刺有效的处方,确治之无功。
三大原因:辩证不精,取穴不准,手法不通
1、辩证不精
针灸治病,虽有八纲辩证,因针刺主要刺激经脉,达到调节经脉之虚实,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经络辩证。如颈部问题,头颈不可以俯仰取足太阳,不可以顾取手太阳。又如足阳明经入上齿,手阳明经入下齿,故治上牙疼取足阳明,下牙疼取手阳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灸治病不明经脉,不懂经脉辩证,则动手便错。所以我建议:自学针灸,建议先看这两本书
2、取穴不准
如最常用的百会穴,教材上则是以前发际上五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取穴。《针灸大成》百会: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人之头有大有小,有方有圆,发际线有长有短,何以以尺寸度量。故我常取百会不以尺寸来定,而是在头部正中央触摸有凹陷处针之。在比如足三里,教材则是在犊鼻下三寸,距胫骨一横指。据《针灸大成》《针灸聚英》所载,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若仅按教材,犊鼻下三寸,据胫骨一横指,则偏离本穴。必须举足才可以取到。另外天星秘诀歌也记载: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相似。所以,足背上举时膝下三寸处会有肌肉隆起,与胫骨之间形成一个凹陷。即是此处。很多人取穴皆不得法,如何获效。诸如此类,不一一进举。
图片
图片
3、手法不通
关于手法,多源于古籍,深奥玄妙,除少数一部分针灸医家研究应用以外,大多数医生不懂,或者不信。关于手法和补泻,古书记载波多,古人惜字如金,岂能随便收录入。比如针内关,郑魁山前辈可以用关闭手法,使针感直达心脏(气至病所)从而有效治疗冠心病。若用传统手法直刺,则针感不达病灶,则疗效差。李守先《针灸易学》云:“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指出了手法的重要性。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众多,仅列举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后续再做弥补。疗效其实除医者医技本身以外,对于所处环境及病人的配合,也是息息相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