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养与每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
长期静养与每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研究36383名老人,终于有了答案:是长期休息,还是每日锻炼,哪一个更有助于长寿呢?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些人认为积极锻炼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只会让人更容易生病;还有人说,长时间静养,能大大延长寿命。
那么,哪一种解释比较合理呢?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 一、到底是长时间的休息好,还是天天的锻炼好? 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改善代谢,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改善精神状态,缓解焦虑、忧郁,提高生命质量。 所谓“静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劳累,让身心得到充分地休息。到了合适的时间,身体才能得到充分地休息和恢复。同时,它还能舒缓焦虑,提高睡眠质量,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 运动和休息看起来各有千秋,但究竟哪个更能延长寿命呢?来看看这个实验吧! 研究1:更多的运动能使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根据《新英格兰杂志(BMJ)》上的一份报告,研究人员调查了36383名受试者,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2.6岁,研究发现,每天花6.25个小时,进行24分钟的中度或高强度的锻炼,可以减少50%-60%的死亡率。即使只进行一小时的轻量锻炼,死亡率也会降低百分之四十。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不管进行什么强度的运动,死亡率都会降低。相反,如果长时间保持静止,那么死亡率就会增加一倍。 调查显示,对中老年人而言,“每天锻炼”看起来是延长寿命的捷径。多做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都有好处。那么,不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呢?相关专家从进化学、生物学等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研究二:进化论和生物医学研究表明,运动不足会增加患病概率,缩短寿命:美国哈佛大学于2021年发布在《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刊》网站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锻炼和长寿有很强的相关性。 论文的第一作者、哈佛生物进化论家丹尼尔·利伯曼表示:西方认为,年纪大了,就该放慢生活节奏,减少活动,然后退休。 但是,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坚持锻炼似乎变得更重要了。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患癌的概率,缩短寿命。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黑猩猩,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野生环境中的黑猩猩,由于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消化食物,它们的活动程度远低于大部分人类。因此,在野生环境中,类人猿的寿命通常为35至40年,要度过绝经期非常困难。 研究团队强调,运动对人的最大好处,是延长人的寿命。但是,这种伤势,却是对人体的一种强化。 这个过程包括修复肌纤维断裂,修复软骨损伤,修复细微的断裂。这些反应促进了与运动相关的抗氧化剂,抗发炎物质的分泌,从而加快了血液循环。 当缺乏运动的时候,这种反应就会减弱。研究显示,细胞 DNA修复过程可以降低糖尿病,肥胖,肿瘤,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氏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研究者建议,离开座位,多做运动,即使每天只锻炼10-20分钟,都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除了从进化、生物学等角度探讨运动对长寿的影响外,科学家们还从现代基因学的角度,做过相关的研究。 研究3: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表明,锻炼可以激活长寿基因。 长寿基因是大脑多巴胺系统的一部分,D2受体基因可提高长寿基因的寿命、减轻体重和提高身体活力,但该基因只有当其携带者活跃于社会和体育活动时才会激活。 据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用两组具有“长寿基因”的小白鼠做实验,其中一组让它们处于不能自由活动的环境中,另一组则让它们做些运动。 研究者们发现,那些经常锻炼的小白鼠比那些从不锻炼的小白鼠平均寿命长16%-22%。这一实验也证实了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人的寿命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萨诺斯指出,一般人只注重基因的影响,其实每个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基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运动的正面作用。 以上三种类型的研究都表明运动对于健康有正面的影响,那么长时间的安静休息是否也能延长寿命?据调查,人的寿命也和人的心境密切相关。 研究4:情绪急躁的人有20%的死亡率:虽然上述研究都证明了运动的积极效果,但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静养”的经典名言也不少。如:“大动则伤神,大喜则荡,微抑而定”,“养心之道,在于少欲”,都强调“静养”是延年益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岂不是说,长时间地休息,还能延长寿命? 其实,“休息”并不是说“减少体力活动”,而是强调“心境平和”、“心境平和”。 对中老年人而言,在保持身体活力的同时,还要保持心境平和,“动静结合”,这样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的《身心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份达到60年之久的调查报告,共调查了23万名老人。 与性情平和的人相比,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人,患上心脏疾病的概率要高出48%,死亡的概率要高出20%左右。 有调查显示,经常生气的人,会引起荷尔蒙的紊乱,造成免疫系统的下降,进而引发身体疾病,影响寿命。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做到动静结合,使自己的身体健康。 了解了“运动”与“静养”对于人体寿命的影响后,中老年朋友们一定会非常关心,究竟什么运动才适合自己,每天需要多少运动量才能达到标准? 二、运动量小,中度运动量大,还是高强度运动量大?请看这篇文章。你的运动符合标准吗?WHO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运动的指南,这是 WHO 10年来首次更新运动指导。 1. WHO最新的锻炼指南: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导方针强调减少人们长时间久坐,加大锻炼强度和改善身体状况。建议每周做一次150-30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多做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力量训练。世卫组织特别针对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以下指南中提出了以下建议:有充分证据表明,平衡及功能训练可降低跌倒率,而多项运动则可全面改善身体机能。综合运用平衡性、力量性、耐力性和步态性,可有效降低跌倒造成的伤害。 因此,我们认为,老年人在一周体育锻炼中,应一周3次以上,参加打羽毛球、骑车、慢跑等多种形式的中高强度复合体育锻炼,以提高机能,防止跌倒。 2.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适度剧烈的运动有益于健康:适度剧烈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是由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在《Nature Medicine》上首次提出的,也是首项关于运动强度与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这项调查共有96476名中年人和成年人佩戴腕部健身器材,观察他们中度或以上的运动量,看看这些运动量是否能降低他们的死亡率。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等数据,利用体力活动能耗(PAEE)对训练过程中的总运动量进行统计,得到训练过程中的总运动量。 研究表明,实验对象每天平均 PAEE值是40焦耳/公斤,其中三分之一的 PAEE值来自适度的运动。 在后续追踪中,研究人员对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与死亡率进行了超过三年的研究。本研究共对96476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度及以上强度运动(MVPA)水平较高的受试者中, PAEE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死亡率较低。 当 MVPA值为10%时,每日 PAEE值为20千焦/公斤比每日15千焦/公斤稍高一些,但是提前死亡率比每日15千焦/公斤低21%;在 MVPA为20%的条件下,15 kJ/kg/天的 PAEE可降低早期死亡率30%;较高的 PAEE联合 MVPA可使死亡率降低46%;MVPA每日30 kJ/kg, PAEE每日30 kJ/kg,可使患病风险降低72%。 以上数据说明:本研究中,高强度、高能量消耗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死亡率,提高身体素质。 三、什么运动对身体最有好处?中老年该怎么选呢?现在中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打篮球,跑跑步,散散步,打太极拳,哪一种运动最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美国《美国医学期刊》在2022年8月2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都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其中以网球、墙球为主的体育运动和以慢跑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对老年人的死亡率可以降低16%,是对中老年人最有利的体育运动。 本研究共收集到272550名年龄在59-82之间的中老年人口资料,经校正后,得出以下结论:那些每周打网球、慢跑7.5小时到15小时的老年人死亡率最低。此外,经常打网球的人们会减少27%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跑步的人们则会减少19%的癌症死亡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这两种运动都需要大量的肌肉同时活动,而网球和壁球则需要手眼协调,并有高强度的间断性、高密度地发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身体机能。 但是,研究者们警告说,不要太专注于某项运动,特别是当它使你感到不舒服时,最好选择那些你最感兴趣的运动,这样你就可以经常做这些运动了。找出一项你喜欢并且经常做的运动,这可能比特定的运动形式更重要。 四、但也要注意避免的一些错误动作:运动可以延长寿命,但年纪大的人,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会起到反效果。 1.运动过度:根据日本「东京长寿协会」所做的调查,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不应超过3小时的运动。运动量过大,会伤及骨骼、肌肉,使身体衰弱。要想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就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锻炼计划。 2.空腹锻炼: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减重并不是主要目的,因为老年人的体质比较弱,如果空腹运动,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活动效果,还会导致肠胃疼痛、头晕目眩、全身乏力等不适,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老年人在锻炼前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了充足的体力,再加上充足的营养,修炼速度才能更快。 3.无保护性运动:《华盛顿邮报》称,美国超过65岁的老人中,1/4死于外伤,其中跌落伤害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所以,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很有可能会受伤。像是护膝,护腕,轻便的运动鞋等等,都属于最基础的防护。 此外,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使肌肉、韧带得到放松,防止抽筋、扭伤等外伤。 总之,要使老年人长命百岁,在身体方面要适度地锻炼,增强体质,打下良好的健康根基,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动”的意义;在心理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心静如水,不要被情绪所影响,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个境界,叫做“静”。要想让老年人活得更好,活得更久,“动静结合”是最好的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