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正常,为什么还要吃降脂药?
李阿姨今年69岁,患有糖尿病5年,高血压3年,自从确诊疾病以后,就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平时也按照医嘱规律服药,血压和血糖一直控制的不错,
在这次体检中,血脂的化验结果是,总胆固醇5.6mmol/L,甘油三酯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医生仍然给李阿姨开了他汀类降脂药,李阿姨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我的体检结果都在正常范围,还要吃降脂药呢?
图片
高血脂不控制,会有哪些危害?
长期高血脂不控制,会使血管内产生更多的垃圾,血管斑块就会越来越多,血管狭窄的风险也就越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就是斑块形成,而高血脂又是形成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高血脂不控制,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血脂也分好坏,
血脂包括四项,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能够减少血管内垃圾的形成,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三个就是坏血脂,会增加血管内垃圾,加重动脉硬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水平是正常的,为什么还要吃降脂药?
在血脂检查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虽然在医院的血脂化验单里,都会给出正常的参考范围,
但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就是不超标,就是正常的。
这种所谓的血脂正常是相对的,具体到每个人,要根据个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
其中,主要评估的因素包括高血压,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体重指数(BMI),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对于已经确诊ASCVD(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塞等)的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这类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为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9mmol/L,或总胆固醇TC≥7.2mmol/L。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且1.8mmol/L≤LDL-C<4.9nmol/L或3.1mmol/L≤TC<7.2mmol/L。这类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LDL-C<2.6mmol/L。
如果不符合高危人群,再根据血压,年龄,性别,BMI,HDL-C,吸烟等继续评估10年ASCVD的发病风险,如果未来10年ASCVD的平均发病风险≥10%,属于高危人群,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内。
经过分析,李阿姨属于糖尿病患者,1.8mmol/L≤LDL-C<4.9mmol/L,属于高危人群,要将LDL-C控制在2.6以内,在继续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的同时,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使血脂达标。
所以,我们所谓的血脂正常都是相对的,不同个体因为发生ASCVD的危险不同,对血脂的控制目标是不同的,具体要结合医生来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口服降脂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