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要把握好儿童眼病的最佳治疗期
在中日友好医院日前召开的主题为“关爱儿童全生命周期身心健康”的发布会上,该院眼科主任陈宜主任医师表示,儿童眼病不是成人眼病的缩小版,有其特殊的特点。儿童眼病往往存在着窗口期,要把握好这一最佳治疗期。
陈宜介绍,眼睛虽然小,但是儿童眼病种类很多,有常见的屈光不正、斜弱视,也有大人可以得的儿童也会得的眼病,像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先天性白内障治疗难度比成人大,要尽早手术,否则会影响儿童视觉发育,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植入人工晶体,并长期就诊。
眼睛对于大家都至关重要,超过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每一个人的愿望。陈宜建议,婴儿从出生起,家长就要关注眼睛健康。建议对早产儿要筛查眼底,尤其是出生体重低、出生孕周小的早产儿容易得一种病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是好的。如果到了晚期才发现,治疗效果会很差,而且会导致儿童失明。根据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或者出生孕周小于等于32周的儿童,出生后4—6周都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儿童有吸氧史,或者如果儿科认为他住院的时候病情不稳定,容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孩子,也需要做眼底检查。
对于婴幼儿眼睛的发育,陈宜指出,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不是一出生视力就是1.0的,大概只能看到20厘米左右的距离,慢慢地才能分辨颜色,然后分辨动态的视觉。到了4—8岁,视力才能发育到1.0以上,所以4—8岁也是发生近视的高发期。
陈宜介绍,近视是儿童常见的屈光不正。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慢慢发育,刚开始的时候眼睛呈现为生理性远视。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的话,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远视眼的成像是落在视网膜后面。随着眼球的不断变大逐渐变成正视,成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儿童屈光发育的正常情况,就是从小时候生理性远视的状态,变为正视的过程。如果眼球过度发育,眼轴过度增长,成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面,就成了近视。
“要对孩子进行常规视力检查,及早筛出近视患儿,及时干预治疗,比如戴上合适的眼镜,佩戴OK镜等措施。”陈宜建议。
对于如何延缓有些青少年近视后度数增加得特别快的社会关注,陈宜表示,首先是要注意正确的用眼卫生,注意用眼的知识,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方法,能够延缓近视的度数发展。第一,如果能够每天户外活动两个小时以上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户外光线对孩子的视觉发育是很有帮助的。第二,如果用OK镜,即一种硬性的隐形眼镜,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戴,白天起床以后就摘。经过严格的眼科医生检查,如果有条件,佩戴OK镜对一部分孩子的近视发展也是有延缓的。第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低浓度的0.01%阿托品眼药水,睡前滴一次。“如果发现你的孩子近视增长比较快,也可以到眼科就诊,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
陈宜还谈到常见的儿童斜视,这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眼球运动失调、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会引起复视、小儿视力发育异常、弱视,甚至影响心理健康,以及今后的就业,因为很多精细的工作就不能做了。
“进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斜视,有一些斜视可以用药物治疗,有一些可以戴三棱镜,还有一些可以进行手术。”陈宜表示,还有一些类似倒睫毛的小问题,但也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不但眼睛不舒服,还会损伤角膜、影响视力。可以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