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顽固胃炎,中医治疗有妙方

发布日期:2023-06-21    点击次数:110

胃炎、息肉、溃疡……这些病症见于同一位患者,乍一看感觉病情太过复杂,治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找准病机,这些病症便可“一网打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医王邦才老师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吧。  

翁某,女,69岁,退休。

初诊:2018年1月6日。

胃脘作胀伴反酸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脘胀满,常有反酸,食后尤甚,于当地医院查胃肠镜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小肠多发溃疡。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显,故来就诊。刻下见:胃脘胀满,伴反酸,食后加重,常觉口干口苦,夜寐欠安,神疲乏力,腰背酸痛,纳谷尚可,大便黏溏,小便带泡沫,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小肠多发溃疡。

中医诊断:痞满。

辨证:湿热中阻。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

处方:苍术10g,六曲10g,香附15g,生山栀10g,炒枳壳15g,炒白芍20g,生甘草3g,薏苡仁60g,败酱草20g,制附子10g(先煎),生山楂20g,木香10g。7剂。

图片

二诊:1月13日。反酸胃胀较前缓解,神疲乏力,腰背酸痛,口苦口干,二便尚调,舌红,苔黄腻,脉细。治从原法,上方减生山楂,加生黄芪20g。7剂。

三诊:1月20日。胃脘得舒,反酸明显减少,口干口苦减轻,睡眠较前好转,大便好转,精神及腰背酸痛改善,小便泡沫减少。遂守前方再进服1个月后,诸症复平。3月2日复查胃肠镜: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正常。

按:患者糜烂性胃炎,小肠多发溃疡,反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观其脉症,患者年近七旬,脾肾趋亏,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气滞湿阻,阻遏胃肠气机,胃失和降,故见胃脘胀满,反酸;湿邪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息肉赘生,病久进一步损伤肠络,溃疡发作。

脾喜燥恶湿,湿存则脾失健运。胃喜润恶燥,但过“润”亦阻滞气机,使胃失和降。小肠乃“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湿邪阻滞于肠道,可使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久可化热损伤肠络。再参舌脉,可确认此病为湿热之证,病位在脾胃。

图片

治以越鞠四逆散合薏仁附子败酱散加减,以达理气化湿和胃,清热洁肠通腑之目的。临床上胃肠疾病多由湿邪作祟,我善用通法治之。越鞠四逆散理气清热化湿,气行则湿自去,湿除则热难留。薏苡附子败酱散多以治疗痢下日久,泻而不爽,或夹黏液之病,用于此,则因其温清并用,配合越鞠四逆散可增祛湿清热洁肠之功。待湿热渐化,则加黄芪、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之品,大剂薏苡仁久服对消除息肉有一定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慢性咽炎不用怕!五味中药,疏肝理肺、行气散结化痰,助你清清嗓
下一篇:70年代三个治疗牙疼的土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