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

欧洲有个小镇, 官方语言是中文却没1个华人, 春节比中国还有年味

发布日期:2023-07-11    点击次数:115

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春节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春节在中国通常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春节是一个充满祝福、欢乐和团圆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如果国外有这样一个小镇,和我们一样庆祝春节。此处的热闹与国内相比,甚至更加浓厚。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敬意,视我们为精神家园。尽管具有典型的欧洲特征,白皮肤、高鼻梁,但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你会信以为真吗?

迪特福特小镇

在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州,有一个名叫迪特福特的小镇,小镇四周高山环绕,像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并且这里的建筑风格颇为怪异。

这里没有高楼,每家每户的房子既带有哥特式教堂风韵,又有中式斜顶的气息。

除此之外,这里的人除了使用刀叉吃饭外,还会像中国人一样使用筷子,餐桌上几乎顿顿离不开中国美食。每天早上,小镇中心广场还会有一群老年人练着太极。

他们每个人都长着一副洋面孔,却自称是:生活在巴伐利亚的中国人。

同时,迪特福特小镇更是将中文写进当地的宪法,成为了该镇的官方语言,这也是欧洲唯一出现官方用语是汉语的地区。

而镇上的中文学院,孔子学堂更是不计其数。

在小镇中还有一块石碑,上面标示出该石碑的具体经纬度。而石碑上最显眼的文字则是:距离北京天安门广场7698千米。

镇歌名为《巴戈利亚的中国人》。可见他们对中国的热爱。

小镇也有一套完整的中国农历历法,每到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这样的节日。小镇上的人都会像中国人一样庆祝,尤其是春节,比我们国内还要热闹。但是他们却不过圣诞节。

除了像中国一样挂喜字、贴对联、放鞭炮之外,这个小镇过春节,倒还有一样自己的“特色”。

每到春节这天,小镇会选出一位幸运儿,然后让他穿上龙袍戴上龙冠,宣读一份《春节贺词》,以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大家都平平安安。

尽管被称为“中国城”,但实际上,这个面积不到80平方公里,居民不足万人的小镇,并未居住着中国人。

热忠中国文化的原因

迪特福特小镇的居民都是血统纯正的欧洲人。为什么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呢?国内的一些权威报道,例如光明网上,曾给出两种观点。

其一是说在16世纪之前,天主教压榨手段遍布整个欧洲,小镇自建防御工事,抵御其入侵。

为了不与教皇同流合污,他们无视所有教规,开始过起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生活。

他们将这一传统保持至今,每年在中国狂欢节期间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迪特福特的居民们不仅借此欢庆中国传统节日,还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抗争胜利的自豪。

另一种说法是,东汉以后,中西文化交流的三件套“丝绸、瓷器和茶叶”传入欧洲,迪特福特当地人感慨于丝绸瓷器的精致,喜爱喝茶,使得他们对东方文明产生了羡慕向往之情。随后开始效仿了起来。

至于哪一点是这个小镇如此迷恋中国文化的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但笔者认为是两点加之的结果。

先有对中国文化的向往,然后遇到天主教的压迫剥削,进而使得小镇的人开始抛弃天主教义,过上了心目中东方人的生活。

不过起初,这个小镇是不过春节的。而是到了一战后德国战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小镇再次想要脱离西方社会,于1928年首过春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结语

在这个小镇上,中国文化被广泛接受并传承。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的内涵和与之相伴的强大感染力。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热爱和追捧。

愿有朝一日,我们能走进这个有趣且美丽的小镇,感受他们对中国狂欢节的热爱;希望看到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流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国,喜爱中国文化。



上一篇:穿越两大“无人区”! 这条公路带你领略新疆自驾游
下一篇:斯里兰卡, 探索印度洋小岛的, N种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