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

八卦迷宫般的丁字型村巷, 浙西南这座古村落玄机多多

发布日期:2023-07-18    点击次数:50

听到山下阳这奇怪的村名,我禁不住好奇,想一探究竟。估计很多友友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这个村子在哪儿?有什么特色?风光值不值得我们舟车劳顿前去一游?

微波一带绕村西,屈曲弯环认古堤。

雨集隅盈非智水,泉流甚浅类愚溪。

山下阳座落于浙江丽水松阳县的古市镇,是名副其实的古村落,建村于东汉四年。听说它前身还曾是松阳县城呢,村史已达到了1800余年。

其实,山下阳以前是被称作麓阳庄的,因为地处大岭背山南麓而得名,后来改名山下阳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古代风水讲山南水北为阳嘛。

古村北依仙霞岭,距离古市镇7.5公里,交通便捷。古人重风水,福建人尤甚,自清初自福建龙泉迁徙而来的张氏先祖在规划建设山下阳村时,就把这道教风水学问中的“天人合一”发挥到了极致。村落的布局,无不依照自然山水的走向而设。到过山下阳的人惊叹:这不就是一个八卦迷宫嘛,难怪山下阳会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我国传统村落。

穿越1800年的历史尘埃,山下阳依然如一颗闪亮的星星,在浙西南大地闪烁着古建筑文化的光辉。

古村特色一:丁字巷。

古人为了家庭传承,崇尚人丁兴旺发达,就连这山下阳村街巷布局讲究个丁字。所有纵横交错的街巷几乎全是丁字路口,很难发现十字路口。在小巷的转角处,你可能会被一幢老宅的后门或一堵隔扇墙挡住去路。当你转过好几个转角,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没错,因为一条阳光通路就横亘在你的面前。有专家学者讲这正是山下阳街巷布局的巧妙之处,源于鬼谷子的兵法奇门遁甲术,像八卦迷宫阵,每条丁字路村巷俨然迷宫路,走对了,就是生门,走错了,就步入死门。

古村特色二:风水塘。

水为生命之源,在很多古村落中,对水道的设计很科学,尤其是南方,雨水多,而坐落在大山脚下的很多古村因为科学的来水走水布局,很少见洪涝灾害发生。祖先会逐水而居,充分利用源源不断的活水,根据水脉走向,科学设计水系。山下阳村依自北向南的六都源水而建,村中道路边多开沟渠,民居前后也有水道,淙淙流水四季过,聚水积财。东边引流泉入一条卵石铺底的圳渠,利用水生木的道学,增加了村庄的生气。南边建设半月池,用水来克火,避免村庄遭受火灾。话说这半月池,就位于村中最早的建筑香火堂前方,其水源于近旁一眼高水位的水井,因此半月池常年有井水流入,不会干涸,被哈为风水塘,正可谓“清池终日引流泉,俯看池中别有天。可惜当年绕得半,如何不复作团圆。”“

古村特色三:古建筑。村中古建筑林立,且都大有历史。信步走在村中古老的街道上,但见马头墙高低起伏,鳞次栉比的闽南、徽派、浙南、西式风格的古建筑如时光印痕,穿越古今,历史民居、祠堂、祖堂、堰渠、风水塘、道路、石桥、碑刻都不输黄山宏村的精巧古雅。

保存得如此完整的极具规划匠心的古村落,让我们形象地领悟到古村文明进步的历史年轮。就说这张氏宗祠吧,平面布局三进四厢,面积1102平方米,是松阳县面积最大的宗祠。它始建于清道光丁亥年。不幸的是被太平军起义者烧毁。到了1901年得以复建,历时17年建成。高大巍峨的宗祠外观已呈斑驳沧桑之相,但依然掩不住富丽堂皇的威仪和宗族荣耀。

在张氏宗祠后面还分布着张氏香火堂,以及后面陆续建成的新兴社庙和二十多幢清代、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古建筑一幢紧挨一幢,通过小门互通,既独立又有机相连。

古村山清水秀,天蓝水清,四季风景如画八卦迷宫的古老街道,鳞次栉比的老屋,,穿行在古村,仿佛步入被现代文明遗落的世外桃源。



上一篇:五颜六色的, 圣安德烈, 多瑙河
下一篇:搬去涪陵的“洋人街”—红酒小镇好不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