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寿启动二次增资 大股东再次全额认购 布局医养赛道多年如何突围?


半年内获得新里程健康两次增资的爱心人寿,要如何在医养赛道上突出重围?
近日,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心人寿”)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拟将注册资本金从20.2亿元增至23.2亿元,新增资本全部由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里程健康”)认缴出资。目前,该增资方案尚待监管批准。
这是近半年时间内,新里程健康第二次对爱心人寿进行增资。今年1月份,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新增的3.2亿元注册资本亦全部由新里程健康认购。自新里程健康入股后,爱心人寿计划与其联手布局,构建“医康养保”模式。
然而,自成立开始,爱心人寿即在医养融合的道路上探索,但业绩上始终未有起色。2017-2022年,爱心人寿累计亏损额达14.58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爱心人寿净利润240.09万元,相比往年有所改善,然而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62.61%、125.22%,接近监管红线。
大股东二次增资
根据爱心人寿披露的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司拟新增注册资本3亿元,发行新股数量亦为3亿股,本次变更完成后,爱心人寿注册资本将由20.2亿元增加至23.2亿元。
爱心人寿此前召开的2022年股东大会内容显示,推进增资是为进一步保障公司的良性发展。面向未来,爱心人寿将继续着力打造“医康养保”连续服务产业链,联合更多有志于中国康养产业的企业和资本,共同参与并推动金融养老生态体系建设。
公告显示,新增注册资本全部由第一大股东新里程健康认缴出资,无新增股东。本次发行完成后,新里程健康将持有爱心人寿6.2亿股股份,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6.72%,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对于增资资金的来源,新里程健康表示,投资爱心人寿的资金源于合法的自有资金,并非使用任何形式的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资金。在爱心人寿2022年股东大会上,新里程健康首席执行官亦表示,新里程健康作为爱心人寿第一大战略类股东,将以现有的医疗、康养、医药资源协同爱心人寿的发展。
值得关注是,这是近半年来新里程健康第二次对爱心人寿进行增资。今年1月份,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新增的3.2亿元注册资本全部由新里程健康认购。
目前,在爱心人寿的股东中,新里程健康是唯一一家持股比例超过10%的股东,且公司无实控人。本次增资由新里程健康全额认购后,爱心人寿其余11家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将进一步稀释。
公开信息显示,新里程健康成立于2014年,公司主要聚焦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和医药制造等领域。2022年10月,爱心人寿发布公告,拟增发3.2亿股,全部由新里程健康认购,自此新里程健康成为爱心人寿唯一战略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5.84%。而这亦是爱心人寿成立五年来首次增资引入新股东。
增资获批后,新里程健康和爱心人寿将联手布局,构建“老年病专科/康复医院+重症护理院+社区辐射居家”三重全覆盖“医、康、养、保”连续服务产业链,计划用未来五年时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地新增建设两万张医养结合养老床位。
医养赛道如何突围?
成立于2017年6月的爱心人寿,是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综合性人寿保险公司,其在官网表示,致力于构建“保险+医养”“保险+科技”的新型公司商业模式,以“专业化、轻资产、科技型”经营理念为指引,构筑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官网显示,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爱心人寿布局形成了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形的六家保险分支机构,并通过旗下的爱心医疗、爱小心门诊部以及向融养老驿站构建起为客户提供社区和居家医养服务体系。
此外,截至2022年末,爱心人寿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方式,100%持有四家公司,包括爱心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心保险经纪”)、爱心云(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佳景爱小心门诊部有限公司、爱心家园(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同时,爱心人寿还持有向融(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0%。在上述五家子公司中,除了爱心保险经纪,其余四家公司均与医疗服务或养老服务相关。
然而,无论是成立之初规划的“五朵云”(健康云、财富云、保险云、安全云、慈善云)战略,还是此后推出的“医养护·保”蓝图,到目前构建的“医养+保险”模式,爱心人寿始终在保险融合的发展道路上探索,但在业绩上并未有所体现。
财报数据显示,2017-2022年,爱心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44亿元、3.03亿元、7.72亿元、33.13亿元、45.57亿元、56.93亿元,保费收入连年增长;然而,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1.87亿元、3.14亿元、2.44亿元、1.77亿元、3.54亿元,累计亏损额达14.58亿元。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爱心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9.98亿元,相比2022年一季度的16.18亿元同比增长23.49%;同期净利润为240.09万元,与2022年一季度的净亏损2.31亿元相比已有所改善。
但从近年的偿付能力看,爱心人寿的偿付能力水平亦面临挑战。自2021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后,爱心人寿的偿付能力即接近监管红线。
2022年一季度末,爱心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8.28%,较上季度末下降38.08%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6.57%,较上季度末下降35.81%。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爱心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降至62.6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25.22%。
除此之外,在康养赛道上,已有多家险企深耕布局,竞争十分激烈。例如,已布局多年的平安人寿提出了“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泰康人寿亦将虚拟保险与实体医养相结合,推出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生命关怀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此前发布了THH(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住院养老)康养生态战略,而今年又发布了“信·美好”康养体系品牌。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医养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养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然而,医养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实力和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对于爱心人寿来说,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产品创新,爱心人寿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和创新性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爱心人寿需要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拓展渠道布局,爱心人寿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市场,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和销售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爱心人寿需要加强风险控制,保证偿付能力充足,提高客户信任度。总之,医养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爱心人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长期发展。”张雪峰补充道。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随着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银发经济的兴起,医养业务的规模增长和市场占比提升都是不言而喻的事,也就意味着医养行业的发展前景可期。爱心人寿邀在这个赛道上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则要结合自身的客群基础来进行产品与场景规划,以实现人寿保险业务与医养业务的协同效应和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共赢发展的同时也形成自身在这一领域的特有竞争优势。”
记者就增资入股、医养业务等问题致函爱心人寿,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中科财经)



责任编辑: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