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八卦

辛柏林雷达有多珍贵?84年被越军毁坏,邓公大怒后引发特种兵大战

发布日期:2023-07-03    点击次数:81

1984年7月6日,越军特工袭击我军雷达阵地,造成我军59人伤亡,还部分毁坏了“辛柏林”雷达。

中央军委对此高度重视,邓小平得知后大怒,不仅严惩了部队失职者,还质问道:“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过去?”

自此,我军掀起了对越方的大规模特种兵大战。

那么,这个“辛柏林”雷达到底有多珍贵,让邓小平如此重视,并引发了两军的特种兵大战呢?

一、

关于“辛柏林”雷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敌人的炮弹还没有落地,我军的反击炮弹就已经出膛了”。

这个说法有夸大的成分,真实的“辛柏林”雷达效果没有这么夸张,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辛柏林”雷达确实是我军对越军的第一利器,它在战场上成为越军的梦魇。

“辛柏林”雷达的主要用途是定位迫击炮,通过各项数据,可以通过敌人炮弹的落点,测算出敌人火炮阵地的精确位置,引导我军火炮精准打击。

由于造价昂贵,我国从英国一共只引进了4台“辛柏林”雷达,其中一台在炮兵学院里做教学,一台在兵工厂里做研究,另外两台分别部署在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

在对越两山轮战期间,“辛柏林”雷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军的火炮部队相比于我军,在加农炮和榴弹炮方面有不小的差距,但他们的迫击炮用的很好。

越军的武器底子一直比较薄,重火力有限,大部分部队都只有相对廉价的迫击炮。

不过熟能生巧,用了几十年的迫击炮,倒真让越军用出门道来了,他们的炮兵机动性强,准度高,个个都是打迫击炮的好手。

在战场上,我军和越军展开炮轰对决。我军在火力强度和炮弹数量上都占据着优势,但越军凭借超高的准度,给我军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损失。

越军的火炮阵地十分隐蔽,我军难以找到,只知道大致的方向。我军的炮弹数量多,那也是相比于越军而言的,想像美军那样,炮弹不要钱似的往疑似敌军阵地倾泻,搞饱和式火力覆盖,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军必须捕捉到敌军火炮阵地的具体位置,再实施精确打击。而帮助我军做到这一点的,就是“辛柏林”雷达。

“辛柏林”雷达的定位和校射精度高,越军的迫击炮只要一发射,雷达就能捕捉到信息,并测算出敌人的具体位置。

我军的火炮部队就能依靠“辛柏林”雷达提供的参数,对越军实施精准打击。从效果来看,那是一打一个准,越军被炸得人仰马翻,不知所措。

除了准度以外,“辛柏林”雷达还有很多优势,比如重量轻,包括电源在内也只有400公斤不到,战术机动性很高。

它的可靠性很高,简单来说就是“耐造”,不容易发生损坏,就算哪个器件坏了,拿备用的替换一下马上就能用。

所以,“辛柏林”雷达十分适合战场形势复杂,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越南战场。

自从“辛柏林”雷达在前线部署以后,敌人的火炮袭扰战术便失效了,只要敌人敢露头开炮,雷达很快就能测算出敌人的炮兵阵地,等待越军的马上就是呼啸而来的炮弹。

一段时间打下来,越军损失惨重,大量的迫击炮阵地被我军摧毁。

由于“辛柏林”雷达是我军的绝密信息,越军不知道实情,所以从他们的视角来看,解放军就像是突然“开了挂”一般,不论他们躲到哪,都能找到他们的位置。

越军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分而化之,连炮兵部队也开始打游击战,分成几个作战小组,打几炮换几个位置,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越军只要开炮,“辛柏林”雷达就能侦察到他们的位置,但在战争实践中,不是雷达这边一发现,炮兵那边就开炮。

我军要把敌人的火炮阵地位置标到地图上,再根据地形和角度,判断用哪种火炮反击,而这需要时间。

所以越军打一炮换一个位置,倒也确实有点作用。

但是这对于越军来说也是无奈之举,不断更换阵地位置,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炮火打击,但这些散兵游勇式的袭击,火力覆盖率太低,让本就火力不足的越军更加堪忧。

最终,在“辛柏林”雷达的加持下,我军在与越军的火炮对决中大获全胜。两山战役成为越军的噩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担心遭到炮击。

二、

不过客观地说,越军的战斗力确实可以,韧性也比较足。在发现正面战场不是我军的对手以后,越军马上转变思路,干起了“老本行”:特工作战。

其实所谓的特工作战就是特种兵作战,但是那时我们还没有特种兵的概念,所以便把越南这些执行渗透、斩首、袭扰等特殊任务的部队称为特工。

越南的特工部队由来已久,从越军成立之初,特工部队就已经诞生了。

越军的特工部队有其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从越南抗法战争,到与美国的越南战争,越军的敌人大多都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

如果正面对决,装备落后的越军不可能是敌人的对手,所以在战争中,他们经常在夜间袭击敌人的营地,通过丛林渗透到敌人后方,实施斩首和破坏行动。

这些作战方式让法军和美军都防不胜防,损失惨重。

越军在发现特种作战居然有如此奇效之后,便开始大规模组建特工部队。

1964年,越军把零散的特工小分队集中起来,扩编成越南第305特工师,其中还分成特工、水下特工和空降特工,对应执行各种任务。

不久以后,越军成立“特工部队司令部”,特工部队成为越军的一个独立兵种,直属于越军总参。

越军特工部队规模最大时,总兵力达到2万人,他们都是越军最精锐的士兵,装备着最为精良的武器,成为越军的一把尖刀。

越军特工部队让法军和美军都吃尽了苦头,他们把越军特工称为“变色龙”,其伪装能力可见一斑。

在两山轮战之初,我军也吃了越军特工部队的亏,“辛柏林”雷达被毁,是其中最惨痛的教训。

从1984年7月开始,越军发动大规模作战,企图夺回老山等边境战略要地。为配合反攻,越军的特工部队倾巢出动,意图对我军实施渗透和破坏,削弱我军的力量。

1984年7月4日的深夜,越军821特工团406营7连的一个特工排,潜入我军阵地后方,并开始抵近侦察。

很快越军就确立了袭击目标,他们十分大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把一个特工排分成4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接应,一个小组袭击我军迫击炮阵地,另外两组袭击位于白石岩附近的“辛柏林”雷达阵地。

“辛柏林”雷达是我军的宝贝,全天24小时都有哨兵守卫,但恰好在那天,雷达阵地上的岗哨掉了链子。

哨兵在深夜站完岗后,没有叫醒接班的战士就匆匆去睡觉了。就这样,重要的“辛柏林”雷达阵地竟然没有设防,越军的特工轻易便趁夜摸了上来。

此时,“辛柏林”雷达就摆在他们面前,一个炸弹就能炸毁。万幸的是,越军的特工不知道辛柏林雷达是什么,也不知道长成啥样?从战后我军截获他们的电文称自己炸毁了一处通讯站来看,越军大概以为这只是一台通讯雷达。

越军特工部不懂“辛柏林”雷达的构造,只在电源处布置了炸弹,他们的注意力主要在火炮和我军营地上,在营帐外面布置了大量的诡雷。

6日2时30分,一切部署完毕,越军的4个特工小组同时发动袭击,一时间附近几个阵地都枪声大作。

营帐里的我军士兵在听到枪声后,立即拿着枪冲了出来,却触发了地雷,伤亡惨重。

仅仅10分钟,越军特工部队在完成既定任务以后,丝毫没有恋战,立即撤出阵地,向越军阵地方向转移。

此战我军阵亡10人,伤49人,迫击炮阵地和“辛柏林”雷达阵地遭到破坏,而敌人只付出了1人阵亡,10人受伤的微小代价。

不幸中的万幸,是越军并没有炸毁“辛柏林”雷达的关键部件,经过维修以后,雷达很快就重新投入使用了。

三、

但是这个消息还是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连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都发了火,处理了一大批相关责任人。

不过,处理失职人员并不能改变局面,越南特工的渗透行动让我军如鲠在喉,长此以往,敌人的气焰会一天比一天嚣张,必须要加以遏制!

邓小平有些生气地说道:“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过去?”

随着邓公的一句话,才引发了下面的特种兵大战。

是啊,越南可以实施特工部队作战,我们也可以还以颜色,要论出色的士兵,解放军比越军多得是,还都是他们的师傅。

我军此时尚没有特种兵和特种作战的概念,但在战争实践当中,我军一直都有特种作战的优良传统,侦察兵实际上就类似于特种兵,侦察作战就是特种作战。

渗透、斩首、突袭、情报战,这都是我军的拿手好戏,论特种兵作战,解放军还从没有怕过谁。

既然越军要搞特种作战,那我军就奉陪,双方来一场针尖对麦芒,看看到底是谁强?

就在“辛柏林”雷达战斗发生不久,中央军委便决定从各野战军的侦察部队中抽调精干,组成侦察大队,赶赴前线参战。

这些侦察大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屡建奇功,在数次与越军特工部队的争锋中取得胜利,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给予敌人重创。

其中战功最为卓著的,是43军所属侦察大队。43军侦察大队下属5个侦察连,由军师团各级侦察部队扩编组建,一共767人。

进入战区后,43军侦察大队直属军区前指指挥,其主要任务是侦察捕俘,搜集情报;防止越军渗透袭扰,保证老山、者阴山两山主战场的翼侧安全。

在与越军特工部队的交锋中,43军侦察大队屡次取得辉煌战果,用事实告诉越军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其中比较典型的一战是发生于1985年1月的贡家湾伏击战斗。

43军侦察大队从组建到开赴前线不过几天的时间,但战士们适应战场很快,并且开始了向越军的渗透。

从1984年11月20日开始,侦察大队1连就进驻普弄地区,侦察越军敌情。经过1个月的侦察,1连已经完全掌握了贡家湾越军的详细情况,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作战计划。

1连发现,敌人每天都要到水井处挑水,而水井附近的敌人数量不多,便于捕俘后撤离。

但1连并未掉以轻心,他们一边继续侦察,一边演练捕俘行动,提前制定各种情况的对策方案。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连分成捕俘组、阻击组、指挥组和火力组,埋伏在水井的周围,静待“猎物”上钩。

正如1连战前预想的一样,特工作战深入敌后,发生意外是常有的事情,就在我军完成埋伏后,有几个越南的百姓来到水井跳水。

最危险时,对方距离我军侦察战士不过几米。但侦察战士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几个越南人没有发现丝毫异样,挑完水就离开了。

捕俘小组继续潜伏,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纹丝不动,等待着敌人。不一会儿,一个越南士兵走了过来,他并未发现自己已经掉入包围圈。

在这个越南士兵走到预定位置的一瞬间,捕俘小组的几位战士一齐出手,一人打倒越南士兵,其余两人捂住他的嘴,并控制住他的四肢。

不过瞬息之间,捕俘组就完成捕俘任务,越南士兵被五花大绑,失去了行动能力。1连按照预定的方案,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在撤离途中,1连发现了10几名越军向己方走来。火力组立即以重机枪和迫击炮对敌人发动突袭,敌人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从捕捉越军俘虏,到带着俘虏回到我国边境,1连总共用时两个小时,堪称雷厉风行。此战敌人伤亡十余人,还被我军俘虏了一个特工少尉组长,而我军未付出任何伤亡,是一次漂亮的特种作战。

四、

43军侦察大队1连取得辉煌战果后,5连不甘示弱,在随后的37洞伏击战斗中,再次取得骄人战绩。

这一战和贡家湾伏击战十分相似,都是利用敌人挑水时进行伏击,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次敌人在37洞附近有一个多连的兵力。

37洞距离我国边境只有800米,越南的4号公路从这里经过,是一处咽喉要地。越军在这里修建了牢固的工事,并派重兵把守。

这里的越军时不时便会向我军阵地发动炮击,我军则还以颜色,双方动辄爆发炮战。然而在这轰隆的炮轰声下,越军所不知道的是,43军侦察大队5连早已潜伏到37洞腹地,并侦察得知了他们的兵力和火力部署。

在掌握越军的行军规律以后,5连决定设伏抓捕俘虏。敌人完全不知道我军的踪迹,前来挑水的几个人没有做任何防备,稀里糊涂的就做了俘虏。

在押着俘虏撤离时,5连还向火炮阵地发送了越军的兵力部署位置,对越军实施精确打击,炸死炸伤几十个越军士兵。

可惜的是,在押俘时,由于受到大量敌人的追击,俘虏在激烈的战斗中挣脱束缚逃跑,我军只能将其击毙。

尽管此次战斗未能完成捕俘的既定目标,但在未付出任何伤亡的前提下,击毙敌人30余名,还炸毁了敌人的驻地,依旧是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

像这样的特种作战,在两山轮战期间数不胜数,敌人的阵地遍地开花。不是今天这个长官被斩首,就是明天那个仓库被炸。

光是43军侦察大队,在两山轮战期间,就渗透侦察122组次;与敌战斗34次,俘虏越军16名,击毙143名,击伤23名;摧毁越军驻兵点11个、仓库2个、桥梁1座;缴获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而像43军侦察大队这样的特种作战部队,我军在越南战场上一共有15支,它们取得的战果之庞大,堪称辉煌,对保卫我军侧翼安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越军的特工确实不简单,在一开始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还险些就彻底炸毁了“辛柏林”雷达。

但在我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越军的特工部队显然不是我军的对手,15个侦察大队轮番参战,俘虏击毙大量越军特工,给越军造成重创,沉重地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越军要是早知道自己挑起特种兵大战,结果一败涂地,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



上一篇:中俄签大单!俄罗斯一次买了20台,清一色055万吨大驱引擎
下一篇:260吨履带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