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框架思维?
利用两周左右的早晨时间,读完了王世民的《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2版)》,简单做个总结。
书名虽然叫“思维力”以及“高效的系统思维”,但我觉得用书中“框架思维”来概括更贴切一些,这其实是一本讲“框架思维”的书。内容上,我觉得有很多部分借鉴了《金字塔原理》。
《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2版)》,这本书主要解决三类问题:遇到事儿想不明白、与人谈话或写文章时说不清楚、学习新知识或新技能时掌握得慢。(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学不快速)
如果你偶尔也会遇到上面三个问题,那么这本书中的有些方法值得一读。
框架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将问题和概念组织成一个结构化的框架或脉络。框架思维帮助我们理清复杂问题的结构和关系,以更系统、综合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框架思考就类似是照着地图去目的地,不至于漫无目标。
用框架解决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框架及明晰关键;解决问题——高效执行及检查调整。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确地描述问题:问题描述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
2、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可以采用5W2H(Who、When、What、Where、Why,How、How much)方法
3、探究问题本质:采用多问几个为什么5Why方法,区分清楚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
4、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
5、综合界定问题:界定问题六问法。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差距是什么、目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分析问题——构建框架及明晰关键
工具:逻辑思维导图、逻辑树、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即先罗列要点,再归纳,然后形成自己所需的框架。可以采用逻辑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归纳等方法构建自己的框架。
图片
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简单说就是脑子中有一些已有的解决框架,遇到营销就想到“4P”,遇到竞争就想到“波特模型”,和目标相关就第一时间找“SMART”或者“OKR”、提到优劣势就拿出“SWOT”,等等。
图片
明晰关键:遵循80/20法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决问题——高效执行及检查调整
一个问题,在完成界定和分析后,基本上解决了70%。到解决问题的环节,最重要的是制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就及时检查调整。
制定计划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传统的关键路径法提炼甘特图,互联网上各种计划工具也有很多。
书的第三部分,还讲了以下几点。
假设思考
在时间比较紧迫或者数据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假设思考法”。从结论出发,先预设一个或几个可能性最高的结论,再以资料与实验加以验证,逐步修正。
讲三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告诉读者“如何说得清楚”。“讲三点”,可以提升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
从结论说起
在一些做报告的场合,作者建议以极短的时间向对方清晰地表达你的要点。一方面有利于接收信息的人能先知道是什么结论,其次,对于表达者而言,也可以再组织语言,说出支持结论的论点或数据。一般的做法是:要点先行,从左到右、自上向下、依序说明。最后在面临难题时,对于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其实是最重要的。问题界定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很有魔力,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课题。虽然学习了很多,但还是经常性步入误区,这或许是框架思维不够的体现。之前与“问题”相关的文章列表:解决问题的逻辑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问题解决者?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科学家如何思考如何更系统地思考?#38 一般系统思维-读《系统化思维导论》题图:Midjourney生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