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帮你走出精神内耗
图片
图片
有读者问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明明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却觉得很累,不知道要怎么做?
其实这就是陷入了一种精神内耗的状态。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
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观点不同,互相拉扯,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导致你痛苦,焦虑,踌躇不前。
告别内耗,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且最终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走出精神内耗。
图片
有人说精神内耗的源头,是基本焦虑,而让每个人焦虑的原因有很多。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里把焦虑分为5类;
1.完成焦虑,表现在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太慢,比如;比如想学很多东西,但时间根本不够用
2.定位焦虑;定位焦虑是错误的定位,比如某某二十岁就身家百万了,某某的粉丝都几十万了。
3.选择焦虑;顾名思义就是选择太多,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分不清重要缓急,最后时间都在选择上浪费了
4.环境焦虑;比如因为家庭、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
5.难度焦虑;是指面对有些挑战的东西始终不愿意迈出去,一直待在舒适区里,比如有些难读的书,难写的文章......
图片
而应对这5类焦虑,周岭老师也给除了解决方法。
1.克制欲望,不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想要停止内耗,首先要停下来审视自己内耗的原因。
比如我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输入而感到内耗,表面上虽然一切正常,心理和大脑却非常清楚自己一整天都在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
行动跟不上欲望就是我最容易内耗的原因。
在这,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我亲身实践的经验,希望对疲惫的你有一点点帮助。
图片
1.不要逃避问题,更不要选择用短视频排遣
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步,有一阵子我真的觉得心特别累。那时候的我觉得刷刷视频缓解一下自己。
但是手机的短视频会迅速抓取我的注意力,常常一刷随便就是一两个小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网络世界带来的虚无感更是加重了我的内耗,每次这一天要过完了,我都会很遗憾今天什么事都没有做成。
后来我才发现,就像博主夏知非说的,躺在床上刷手机的那种“休息”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休息。
而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抽离,所以越休息越空虚,越休息就越疲惫。
2.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据我所致大部分人之所以内耗都是因为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太高,甚至高过了自己。
所以内耗者常常为人际关系而烦恼,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尝试把目光和期待放回自己的身上,不去向外寻求认可、
当你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当你进步了,你发现你身边的朋友也都出现了。
图片
3.列清单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
很多时候大家的拖延并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第一步该如何做,在纠结的过程中又很容易被外界干扰。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放下手机,把你想做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按照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去完成。
当你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的时候,你已经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这些事情理了一遍。
自然就会有开始行动的欲望,我现在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梳理自己的大脑。
每天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清单,然后再逐一去完成。
如果我碰到了觉得很复杂的事情,我也会用写下来去进行拆解,当这样去操作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一切并没有那么难。
图片
4.给自己放个假,好好放松
如果你真的觉得很累了,就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放松一下,你可以去运动,去学习,去画画,去看书,去爬山,去看电影,去做手工......
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或者是会带来成就感,抑或是能够带来全新感悟的事情。
人在做喜欢的事情时会感受到愉悦,会感受到生活是自己的,这种自我认同感,能疗愈疲惫。
相比刷手机,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休息。
现在的我,当我感觉自己被内耗侵蚀的时候,我就会用这4件事填满自己、
我发现,唯有摄取和吸收,才可以弥补内心的消耗。
无论如何,内耗是非常煎熬的过程,希望屏幕前的你,今天,明天,后天,都能开开心心。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