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万物的秒懂围棋|哦,这是我见过最红的一节围棋课!
发布日期:2023-07-17 点击次数:181
世界读书日,小栗咂在家里读了一天的书。果真不负读书日!既然是读书日,小栗咂也要来推荐两本书。而且,这两本书,可以设计成一节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围棋入门课。或者,这两本书,可以设计成一节以入门围棋游戏讲生命科学课。反正,你看想要怎么上吧。
图片
第一本书,那必须是胡晓苓老师的《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呀。第二本书,是帕斯卡尔·爱德兰的《我们的身体》这本书。图片
图片
这两本书?感觉八竿子也打不着哎。难道是气?骨架?大脑?不瞒你说,小栗咂刚开始也有点儿懵。该怎么知识迁移,创造不同呢?有了,血液!图片
(点击可放大)血液有动脉和静脉,全部通过心脏在全身进行循环。这句话,我来换个说法。围棋的棋子有黑棋和白棋,双方棋子要把棋走在棋盘上。是不是有点儿想法啦。我们继续……血管就像棋盘上的线。动脉是黑棋,静脉是白棋。图片
血液主要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血浆,负责运输养料和废物,像黑棋(白棋)的全局思维。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种成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像极了棋子之间的断和连接。白细胞,就是小吃货,喜欢风味小吃。它吞噬异常细胞,攻击外来物。是不是最爱攻击对方,吃子、死活和对杀。血小板,老好人一个枚。促进止学,加速血液凝固。是被对方攻击时,死活、吃子、对杀。图片
当血液在心脏的帮助下,在全身进行了一次循环,一盘棋也就下完了。哎呀,我怎么居然想到这么好玩儿的内容。图片
如果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围棋入门课来上这节课,只要上完《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的第四课,也就是围地多的一方胜(7路),学生能基本下完一盘棋,就可以把这节课作为复习课。既复习了之前的内容,又了解一些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图片
也可以集中放在学完15课,实战局对这课后边,单讲实战对局如果觉得有些单调,完全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图片
如果学生有《我们的身体》这本书,拿上更是合适不过了。老师除了准备书,还可以准备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这节课,想不好玩儿才怪!#01图片
图片
图片
连接万物的秒懂围棋如果以围棋游戏讲生命科学来上这节课,那需要先来补充一下《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1》的三个规则。血液循环方向vs.围棋三个规则动脉从心脏流入黑先白后,一人一步,落子不动静脉从心脏流出无气提子心脏正常跳动围地多的一方胜学会这三个规则之后,再加上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如何围到更多的地盘”(断和连接)就OK啦。图片
小栗咂今天读了一天的《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小栗咂的二刷。但是依旧有很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书中说:在各个学习领域中探究入门概念,并且谨慎地对待与此相关的教学活动:思考一种准全局性理解是否具有类似于“门槛”的特性,它是否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认识高度,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获得关于世界运转机制的更广泛观点。现在的密集的信息量天天给我们各种轰炸,我们都在接受碎片化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只关注到专业性,却忽略了整体的全局观,整体框架意识。这本书一再强调,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但也需要警惕“学以致用”,这样的使用并非是为了一次考试,或者下完一盘棋。也许学棋的很多学生只是在学校、机构里会下棋,但是生活中却很少能够再触摸到棋,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让他们所学的围棋,运用在生活之中。小栗咂知道,这种的知识迁移,看似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知识迁移要么是需要高端的反思性学习,从而实现有意识,深思熟虑的迁移。要么低端的大量实地练习,从而实现无意识的,自动的迁移。因此我们都在尝试,希望学围棋,不至于棋盘,还可以连接万物。我是小栗咂。图片
导师介绍胡晓苓围棋职业三段致力于学校、社区的棋类推广,普及数万人,发展了“全国棋类特色学校”40余所从事围棋入门教学30多年出版《围棋教学习题册》、《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系列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