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八卦

日本借“遮羞布”推卸野心,美国背后支持谁?

发布日期:2023-06-18    点击次数:190

引言:

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到了日本等国家的限制和打压。最近日本限制23种半导体产品出口至中国,预计将给中国半导体市场带来约100亿美元的损失。同时,美日荷三方签署了半导体合作协议,试图挤掉中国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本文将从事件背景、日本半导体企业、美国的角色和动机以及结论与建议四个方面,讨论这些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动因,并提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

背景介绍

限制范围

日本政府决定将23种半导体制品出口至中国的限制加强,并且加入限制措施的产品种类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大。限制在日本公告后2021年4月11日19时起生效,有效期为1年左右,共计1300多个品种,并可能涉及钛、电容器等其他物料。目前,该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或将损失近100亿美元。

荷兰官宣

除了日本之外,荷兰也宣布跟进日本的脚步。荷兰外交大臣说,荷兰政府将在与其他欧洲国家合作的基础上禁止向中国出口装有受限半导体的半成品或成品。荷兰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的盗窃。

日本半导体企业

历史发展

日本曾经是世界半导体产业的领导者,在20世纪90年代拥有全球地位。但是,1990年代末期,在投资于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的同时,而未能与研究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闪存等重要技术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保持同步,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消亡。

野心与影响

近年来,日本半导体企业重新崛起,企图抢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一席之地。为此,日本政府不断增加对半导体的投资,日本政府近期宣布将向芯片制造商Rapidus提供超过700亿日元的资金补贴,以提升该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相应的,Rapidus将在日本设置一家芯片生产基地。

美国的角色和动机

制裁对象

美国一直将芯片视为关键技术,在芯片规则中对中企实行制裁,对于美国而言应属于常态。而中芯国际在年报中也已经针对美国制裁一事提出警示。

企业份额

美国半导体厂商美光(Micron)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在中国销售收入为近25亿美元,占比约11%,年比下滑20%,受到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及其它疫情因素的影响。美光表示,中国市场仍对其销售额产生影响。

态度问题

尽管美国在芯片规则中对中企实行制裁,但实际上美国却不断扩大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和支持。例如,美国石英晶体厂商Qorvo日前宣布,将投资13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建立全球最大的5G射频前端组件和先进半导体制造设施。因此,对美光的限制可以看作是“态度问题”,并不会阻碍中芯国际的发展,中国还需要依赖国际产业链,尤其是对日本市场的依赖,每年投入半导体产业的资金接近300亿美元,其中采购日本设备、材料占比高达1/3。

结论与建议

认清自身实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应该认清自身实力,制定适当的反制措施,并推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在新一轮科技和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应该认真探索合理的自我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立足。

发展前景

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并呈现出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国拥有人口红利、丰富资源和国家支持等优势,可以构建起一个竞争强劲、互联互通的产业链。

总结:

本文讨论了日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限制的事件,以及美日荷三方协议的影响。在分析了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历史和野心以及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中的角色和动机之后,我们得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应该认清自身实力,制定适当的反制措施,并推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同时,中国应该善用自身优势,积极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加快发展、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上一篇:杰拉尔德·福特如何抗击通货膨胀
下一篇:美国给印度挖了一个陷阱又一个;出卖国家主权,莫迪是不会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