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八卦

重耳是春秋时第二任霸主,他很厉害吗,了解他后你有不同见解

发布日期:2023-06-21    点击次数:75

在“骊姬之乱”中,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被逼自杀;他和弟弟夷吾被迫逃亡他国。

在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中,重耳先后经过翟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楚国、秦国,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死晋怀公后被拥立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拔擢贤能、联秦合齐,伐曹攻卫、勤王败楚,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晋国,把自己也推向了春秋时期第二任霸主的地位,可谓风光无限!

不知不觉,重耳的经历成为了励志故事,后人引经据典也总拿重耳说事。说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在这十九年当中风餐露宿、处处磨难、凄苦无比,但身处这样窘境中的重耳从不放弃理想,永远志在远方,终于在最后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二任霸主,以此来教导每个人身处逆境时绝不要放弃,永远相信明天总是美好,幸福终将到来!

把人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没有错;把人往有希望的方向引导也不差;把人带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拿重耳的举例来验证,仿佛多少有些不妥!

曾经,道听途说,我也认为重耳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一个完美典型,但当我细细了解了他的事迹,发现以前的我是错的。当我再一次认真看完重耳的事迹,我应该不会再用他的事迹来当做例证鼓舞大家了!

正如孔子所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当你真正了解重耳,你会发现重耳完全是被手下的贤能、时代的潮流推着他前进,他像河水里的一片孤叶,随波逐流。在命运的加持下,他当上了晋国的国君,成为了春秋第二任霸主,赢得万人敬仰、慨叹!历史大概就是这样,总有某种冥冥中的机缘巧合,有些时候你不想成功也是困难的!

当然,实事求是,重耳不是没有优点的,要不他的手下也不会甘心为他出谋划策,一直极力拥护他。重耳的优点在于待人宽厚、知人善任、乐于结交贤能之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危急时分,总会安然度过,为以后的成名、成霸奠定了基础!

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作为后人瞻仰的对象、作为后人励志的典范,重耳的身上仿佛光芒四射。但当你认真地了解他以后,发现他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厉害,相反,他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让人大失所望的地方。

可能重耳在你心中光辉的形象就此打破,不信来看看重耳那些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

惜命如金、推卸担当

公元前651年,一生毁誉参半的晋献公驾崩,深谙政治之道的秦穆公立马派子显找到正在翟国躲难的重耳,暗示重耳晋国正在服丧,得到一个国家正在此时、错过一个国家也正在此际。意思当然是秦国愿帮助重耳重返晋国,支持其当上晋国的国君。重耳听到此话,踌躇不前,左右为难。现在的晋国正是水深火热之时,即使有秦国的帮助,回到晋国性命堪忧,想想还是不敢,索性回复子显,不想利用父亲晋献公的丧事而谋求自己的私利,最终拒绝了秦国的好意。

无独有偶,在子显离开重耳两个月后,身在晋国的肱股大臣里克先后杀死了托孤大臣所扶持的奚齐、卓子,一时晋国“群龙无首”。重耳一向以贤德著称,如果让他当上晋国的国君那是众望所归,所以里克便派重耳的外公狐突到翟国,通知重耳回国继承晋国国君之位!重耳又是犯难了,到底去还是不去呢?内心的煎熬、矛盾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重耳想不想当上晋国的国君,当然想,从以后他不停周游他国寻求他国的帮助可以看出,他其实很想回到自己的故国去当上一国之君的。可是他现在根本不敢回去,是为什么呢?

当年“骊姬之乱”,重耳被迫躲到蒲城。晋献公怪儿子们不辞而别,以为他们真的与太子申生是共犯,所以派宦官勃鞮领军去讨伐重耳。勃鞮到达蒲城速度之快超出了重耳的预期,当勃鞮带军杀到蒲城的城内时,重耳才反应过来,急忙交代蒲城的士兵不许抵抗。

所谓瓜田李下,若重耳的手下誓死抵抗父王晋献公安排的围捕,那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真的是与太子申生共谋要杀掉晋献公吗!所以,没有士兵的抵抗,勃鞮很快杀到重耳的面前。

慌忙之际,重耳匆匆逃跑,勃鞮紧跟其后,眼看着勃鞮手持钢刀离自己越来越近,重耳的心早已蹦到了嗓子眼,心想这次真的难逃一死。说时迟那时快,勃鞮更近重耳一步时,扬起大刀毫不留情地向重耳砍去,重耳本能用手一挡,只差分毫,勃鞮的大刀只砍掉了重耳的衣袖而未伤及重耳的身体,重耳见自己没有受伤,身体的潜能也被激发了,一跃翻墙而去。再回头看去,重耳对自己能一下子翻越这么高的墙也觉得惊诧不已。

就这样,重耳突破了勃鞮的围追堵截,真的跑掉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那以后的重耳,愈加珍惜自己的性命、愈加不敢以身犯险、愈谨小慎微起来、愈加不敢有所担当!

所以,在面对政局动荡不堪的晋国、又想到自己要与动不动敢杀害君主的里克朝夕相处时,重耳心里是害怕的,害怕自己丢掉了性命。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晋国人民相比,他想的更多的是明哲保身!所以,他拒绝秦国的好意、谢绝里克的邀请,活着最重要!

后勃鞮再次领晋惠公之命到翟国杀掉重耳,重耳听到勃鞮的名字魂早已去了三分,匆匆与妻子季隗道别,抛妻弃子马不停蹄地又远走他乡了!

儿女情长、胸无大志

重耳逃亡的第一站为何会选择翟国?第一因为翟国距离晋国比较近,少了千里跋涉、路途艰险之难;第二是因为翟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翟国的君臣及人民也愿意接纳重耳。重耳到达翟国,翟国果然欣然接纳,好吃好喝供上,免了重耳在他乡的凄苦之忧。

重耳刚到翟国,适逢翟国正与廧咎如国交战,恰好俘虏了两位美丽的女子,翟国就把这两位女子送给了重耳,重耳把年纪小的留下做自己的妻子,把年长的送给了一同随自己逃难的贤臣——赵衰。

重耳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生活又衣食无忧,日子也渐渐安定起来,人生之满足也不求其他了。就这样,重耳在翟国一住便是12年,期间与妻子也生下两个孩子!若不是弟弟夷吾继位、勃鞮的再次出现,在翟国生活一辈子或许真的是重耳真实的想法,若是这样,再也没有了后来称霸的晋文公了!

公元前643年,重耳的弟弟晋惠公在大开杀戒,整治完晋国朝局后,把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重耳列入了“消灭”的目标。晋惠公再次派勃鞮去翟国刺杀重耳,重耳怕丢掉性命才无奈舍弃妻子的温柔乡,离开本来想度过余生的翟国,恋恋不舍地走了。

重耳到达齐国,正在为失去管仲、隰朋而意志消沉的齐桓公见到重耳一行的到来,仿佛看见了“再生”的希望,他希望通过重耳一行人的帮助,让齐国重整雄风,再复霸业,所以齐桓公对重耳一行人的招待热情、到位!

重耳来到齐国不久,齐桓公为留住重耳,第一时间便把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齐姜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貌美如花,重耳见齐姜第一眼便不可自拔,彻底沦陷在了齐姜的“石榴裙下”。

时光荏苒,不知觉,重耳在齐国已度过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重耳日日夜夜眼睛里都是齐姜的柔情似水、齐姜的婀娜身姿、齐姜的亭亭玉立,心中把刚出逃时的鸿鹄之志早已忘却的一干二净了。

时齐桓公已去世,齐国公子们为争国君之位个个争锋相对,齐国的实力也日落西山了。跟随重耳出逃的“五贤士”个个心急如焚,劝诫重耳再去他国,依他国实力助重耳重登晋国国君之位。可左劝右劝,重耳始终充耳不闻;左拉右拽,重耳依旧原地不动,这可急坏了“五贤士”!于是,“五贤士”密谋着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此事却被齐姜的一个女仆所偷听,女仆便即刻告知了齐姜。

齐姜怕事情败露,齐国不肯放重耳离齐,便毫不犹豫地杀了女仆,转而找到重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诫重耳男儿志在四方,不可久留温柔之乡,应尽快当上晋国之君,实现一生的抱负。此时的重耳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他认为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希望拥有齐姜温柔的陪伴一直到老,好好享受余生之福,何尝不美!为何还要冒险去什么晋国、当什么国君!

“五贤士”和齐姜都劝诫不了重耳,只好合谋出策,故意把重耳灌的乱醉如泥,趁重耳醉酒之际载入马车,连夜离开齐国。重耳酒醒时发现自己已离齐国都城一百余里了,心中大怒。知道是狐偃主谋,拿起戈来便要杀他。狐偃说道:“只要你能成功,杀了我也行!”重耳道:“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最后重耳也是无可奈何,任由“五贤士”拉着他离齐奔向他国。

重耳儿女情长,贪图温柔,享受安逸,从而也失去了自己的志向。若没有齐姜、“五贤士”的一起努力,哪有后来的晋国霸主?

自私自利、强人所难

重耳在翟国得到妻子季隗,夫妻恩爱,一起生活了12年之久,育有两个孩子。最终因勃鞮的再次追杀选择了分离。分别之际,重耳对妻子季隗说让她等他回来。季隗问等多久?重耳回答:“你今年二十五岁,就再等二十五年吧。”

季隗曾经身为廧咎如国的公主,年轻貌美,锦衣玉食,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由于战败,被当做俘虏抓到翟国,送给已年过“不惑之年”的老年人重耳当妻子,这已是对她巨大的侮辱了。所幸季隗通情达理,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态,甘愿当重耳的妻子、甘愿一生侍奉重耳、也心甘情愿地爱着重耳。当重耳面对勃鞮的刺杀要出逃翟国时,季隗也是大义凛然劝诫重耳,大丈夫应该志在远方。她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

当季隗听重耳说让自己等他二十五年时,季隗也是微微一笑,说出一句千古名言:“不复成嫁,请待子。”意思是向重耳保证自己终身不会再嫁,请重耳安心等待孩子们的长大。从此可以看出季隗对重耳是忠心耿耿、忠贞不二!

年迈的重耳让年轻的妻子等自己二十五年!此时的重耳已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再过二十五年,自己已近八十岁,而此时的妻子季隗才仅仅二十五岁。自己前途未卜、生死难料,这种要求对季隗来说岂不太过分吗?

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始终以占有为目的,这样的爱岂不是自私自利、强人所难?季隗作为重耳的妻子、作为一名女性,做到了独守空房、耐住了空帏的寂寞,反观重耳呢?离开季隗后,对她可有一丝的想念?

重耳到了齐国,有了齐姜,鱼水之欢让他忘乎所以;幸福温柔让她流连忘返;安逸舒适让他乐不思“晋”… …到了秦国,重耳一次性接受了秦穆公所送的五个女子,同眠共枕之时,可否想起他给季隗戴的“紧箍咒”?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能做到专一而非要要求他人,纵然在古代男尊女卑,可这种自私自利真真切切地辜负了季隗对重耳的爱!

爱一个人,可以拥有她,也可以祝福她,总的原则是让她过的更好,这才是一个真男人的所为!重耳在前途未卜,退无可退,命运残喘之时,对一个爱他之人如此苛刻,莫不是因为自己身为公子,高人一等的颐指气使?

随波逐流、毫无主见

要问重耳一生有哪件事是自己所决定,却实很难找到!“骊姬之乱”他该逃往何处?手下有人点名先到蒲城躲避;流亡他国先去哪里?有人分析利弊后指向翟国!

之后再去哪国?遇见冷眼和热情该如何应付?事情到了一步下一步该怎么办?勤王败楚该不该动兵?如何在诸侯国中争霸?... ...等等事例,从中从未找到过重耳直接的主见,全部都是“五贤士”先分析、后建议,重耳也只有听从、执行的事。直到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在春秋争霸的路上,也全是贤臣是“主攻方”,重耳从头到尾只是坐享其成!

纵观重耳的一生,他几乎一半的生命都在随波逐流。命运该飘向何方,他仿佛不能做主,可幸、可叹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有人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每次都能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霸业。

写在最后

重耳仿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甚至有些地方会让我们大失所望:她贪恋女色沉浸温柔、爱惜生命不敢冒进、听从他人毫无主见、容易满足不思进取… …但最终,重耳还是成功了。他的成功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他虚怀若谷,善于结交贤士,能听进手下贤臣的建议;第二,“五贤士”太过优秀,仿佛无所不能,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重耳正确的帮助,是重耳成为有名的晋文公最有力量的“推手”;第三,重耳的成功好似稀里糊涂,这里总免不了命运的加持。

里克杀死了重耳的竞争者——奚齐和卓子、晋惠公帮忙铲除了里克及其势力,直到晋惠公薨,晋国再无势力威胁到重耳的安全,这时在秦国的支持下,夺得了晋国的国君之位,事情的发展虽然耗时,但一路基本都是坦途。

毕竟,重耳是个成功者,歌颂其人的名言名句不胜枚举,但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有些许的缺点,把重耳的缺点指出,让大家看到一个全面的重耳,也不失为过!

重耳,有他可取之处,也有让人摒弃之处,学习一个人的优点,避掉他的缺点,即使没有成功,做一个小小的“完人”,也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完>



上一篇:良心力荐《和魔君私定终身后》,情节跌宕起伏,有笑有泪,值得细细来读
下一篇:人气作品《团宠小女帝:皇叔慢点逃》,章节甜蜜撒糖,一口气追完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