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比亚迪是如何在丰田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的?
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比亚迪公布了旗下混动车的销量。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新能源卖了20多万辆,其中混动车就占了一半以上的数。可以说,混动车型占据了比亚迪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十几年前,混动车市场根本没有比亚迪的位置。当时,只要提到混动车,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丰田,甚至在当时还流传着一句名言:“混动车分为两种,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汽车”。可如今,比亚迪的混动车型成为了中国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混动王”,中国的混动汽车成功完成超越。比亚迪是如何在丰田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丰田机关算尽自1997年起,丰田就推出了第一辆混动汽车——普瑞斯。丰田之所以能称霸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其他车企无法突破的技术,并且申请了行星齿轮的专利,在混动汽车的领域堪称奇迹。丰田垄断技术之后,把一项核心的专利,拆分成若干个小专利,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专利壁垒。而且在申请的时候,他们还把这些专利错开申请,因为专利的有效期是十年,错峰开申请是为了延缓其他技术的有效期,丰田在这方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丰田的这波操作,严重阻碍了其他汽车的发展道路,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丰田十年的时间申请了几百项专利,并且环环相扣,即便你知道了其中一个技术,仍然无济于事。丰田的这些陷阱,基本没人敢踏进半步。就连大众想向丰田购买混动技术的时候,还被丰田嘲讽大众根本买不起。大众可是全世界排名前二的车企,连大众都没有实力,其他车企也就干脆放弃了丰田的行星齿轮混动技术,只能另辟蹊径。可是当那些车企在换道准备超车的时候,却发现依然不能改变丰田霸主的地位。这是因为丰田的混动技术确实是无法代替的,其实丰田的混动技术并不难,就是在油车和电车之间来回切换,在油耗高的情况下转换成电来驱动,在油耗低的时候再转换成发动机。然而,行星齿轮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中间大齿轮和旁边的多个小齿轮相配合,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技术却是其他汽车无法超越的。丰田的第一代普瑞斯就是靠着这项技术将油耗做到了百公里3.57,只有其他同类车型的一半。普瑞斯在2007年的时候多次夺得美国车型的前三名,是混动领域当之无愧的“一代神车”。就在丰田称王称霸的时候,其他车企也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在突破这项技术,但最终也没有一个能超越丰田。然而,此时的丰田没有坐以待毙等着别的车企超越,他们向国际上申请,不仅要在技术上垄断,还要垄断国际上的标准。日本的这一举动,瞬间就震惊了全世界的车企行业。日本的胃口也太大了,他们要垄断整个混动产业链,日本这是自己吃肉,连汤也喝的一干二净。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别的车企吓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创造了奇迹。比亚迪势不可挡连欧美都做不到的事,比亚迪又是如何实现的,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硬刚。面对日本丰田的专利技术垄断,中国的比亚迪不甘示弱,丰田的混动技术是以油为主,以电为辅。比亚迪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寻找差异化,他们抛弃了丰田的模式,进行了创新,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以电为主,油为辅的技术。用电机来驱动发动机,当汽车在纯电的模式下,发动机关闭,这个时候就只有电池和电机在起作用。但如果需要长途行驶的时候,电池在不足以支撑剩余的里程时,发动机就可以为电池持续发电。此时它就相当于一台备用的电池,可以继续为汽车增加里程数,这个模式就被称为“增程模式”。还有就是在汽车需要更大的动力时,汽车就会进入混动模式,发动机和电池都会各自带动一套电机驱动车辆,因此来增强动力。比亚迪为了让油耗更低,还给电池加入了插电的功能,由此起到发动机使用频率更少,间接起到省油的作用,这套模式被比亚迪命名为DM插电混动系统。2008年,比亚迪发行的F3DM车型就是首批运用插电混动的车型。这款车型的问世,直接领先了其他车型至少两年的时间。到了2013年,比亚迪又发布了第二代的DM技术,其代表车型为比亚迪——秦。因为第一代F3DM车型的电机和电池的容量不行,导致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年销量不足1000辆,比亚迪很快就停产了。在这次尝试失败之后,比亚迪彻底抛弃了油电混动的模式。既然丰田的发动机和行星齿轮做到了极致,使油耗比其他车型都要低,这个时候比亚迪决定干脆就不用油。那究竟要怎么做?比亚迪决定削弱发动机的作用,直接用两台电机驱动车辆。动力不够的问题,就用两台电机同时驱动四轮。在原本两轮驱动的情况改为四轮驱动,这样就解决了动力的问题。而发动机完全留着备用,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再利用发动机充电。这样避免了来回切换发动机和电机,也顺便解决了噪声的问题,这个思路,不得不夸比亚迪的工程师。这次的创新,直接就把丰田的行星齿轮技术给抛弃了。在动力方面,秦直接就做到了百公里加速5.9秒,一经亮相就备受关注,而且这还是在纯电的模式下。果然,秦的销量直接就在第一代F3DM上翻了60倍。上市一年多以来直接就突破了33万辆。比亚迪的崛起,让丰田也开始感到惴惴不安。丰田最后的挣扎到了2015年,丰田申请的多项专利开始逐渐到期,一些欧美车企也逐渐开始使用混油技术。而中国已经有了新的路线,这时的丰田意识到了自己混动霸主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于是,丰田立即就表态,向全球的车企开放混动技术,甚至降低专利的授权费用。然而,想象总是美好的,当丰田自降身份之后,并没有车企愿意与他们合作。部分车企的失效,让欧美的一些车企有了突破的希望,而中国的车企也已经不再需要。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路线,更不会选择被丰田“卡脖子”。比亚迪很快就又在发动机上进行了弥补,在发动机上安装了电机,弥补了第二代秦发动机上的缺点。在动力上大大的提升,百公里提速直接提高到了4.3秒,这项技术也决定了唐的诞生。唐的诞生直接惊艳了所有人,无论是电池、电机、发动机、电控都超越了丰田的混动技术。在2022年,比亚迪的混动车已经卖出去了90万多辆。从2003年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韬光养晦,只为称霸今日的江湖。而丰田呢?还在做锤死的挣扎。早2019年的时候,丰田被迫开放了2.3万的专利技术,即便这样,丰田还是不死心。他们希望能通过开放专利拉回一些车企的支持,然而,中国的车企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因为中国的车企早已看出了他们的阴谋,说是开放专利,其实还是一个陷阱。他们对于专利的开放还是设置了期限,等期限到了,大概率是哑巴吃黄连。丰田的最后挣扎也只能付之东流。随后,我国又在新能源的补贴上直接断了丰田的念想。走投无路的丰田也不得不转头走插电混动的路线,这可谓是极大的讽刺。之后,丰田推出了rAV4插电版和汉兰达插电版等车型。丰田的混动霸主从封锁技术到高价开放混动技术再到免费开放技术,最后到模仿别人的技术。这一路,丰田可谓是辛苦至极。一路不停将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也是极大的自私将自己的光明大道葬送了。比亚迪的崛起确实应该感谢丰田的技术封锁,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封锁才有了中国车企的崛起。2022年,比亚迪共卖出了186万辆汽车,净利润竟高达166亿元。比亚迪的混动技术,不仅打破了日本丰田的专利高墙,也为中国车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车企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展示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总之,比亚迪混动技术不仅让比亚迪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混动汽车制造商,也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尊重和认可,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比亚迪已经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领域的新格局,现在的表现,只是成功刚刚打开序幕。让我们一同见证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史上的辉煌新时代。这是属于中国的荣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