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古代的“营啸”有多可怕?遇到营啸再厉害的战将也会束手无策

发布日期:2023-07-08    点击次数:140

古代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军师们的临场应变能力给出准确的作战方案才能化险为夷。很多时候一场战争打下来,士兵们伤亡惨重,最崩溃的还是内心世界,甚至还有看不到尽头的绝望。

如果打了胜仗还能得到一点安慰,若是败了的话,可就真的连回老家的机会都没有。而且长期作战,人的心理防线也在不断地被击打,总有一天可能会彻底溃败。

古代军营当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营啸”,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一般来说遇到营啸的将士,即使再厉害也都会束手无策。而“营啸”就是在精神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它到底有多可怕呢?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营啸”事件属于军队中的一种突发类事件,特别是在古代的军营中时有发生。而且当“营啸”发生的时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营啸”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的状态下爆发的癫狂行为,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比如军营中某个士兵因为受不了压力出现精神错乱,开始大喊大叫。那么他的行为可能会让其他也同样有着高度精神压力的同僚也跟随着他一样做出同样的行为。

也就给军营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真是敌军未出,自己人已经互相伤害得差不多了。军营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景,那么就连将帅都可能毫无对策,只能拼命地镇压。

这种案例多了之后,军营中就给“营啸”制定了相关规定,军队当中“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的规矩也非常的严格,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就要严格的控制,严重的当场处死。

因为战场死伤惨重,现场气氛是非常阴森的,就流传出诸多怪力乱神的说法。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营啸”应该属于精神类催眠,而古代人则认为是灵异事件。

毕竟当时死的人那么多,出现点灵异事件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军营里将“营啸”堪称一种不祥征兆,一旦发生就预示着部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在史料中也曾多次记载过真实发生过的“营啸”案例。

根据史料记载,“营啸”的情况在东汉时期就时有发生,在当时就有了针对这种现象的法律规定。在《尚书·甘誓》中记载,军队在行军的过程要“衔枚而行”,为的就是害怕“营啸”的发生。

因为嘴巴堵住之后,就不会发出声音了,即使有人真的出现癫狂的状态也不能叫喊,就能把动乱的范围缩小。其实在历史中,“营啸”的案例在军队中比比皆是。

据《后汉书》中记载,吕布曾奉董卓的命令率军前往陕西去讨伐牛辅,两军交战之后牛辅败逃到弘农,吕布追击过去将其斩杀。此后牛辅的军营当中突然无缘无故出现了惊乱。

一天夜里,军营中突然发生了惊叫不断的事件,不一会士兵们就开始互相攻击和杀戮。后来动乱还波及到了周亚夫的营帐,不过他一点都不紧张,躺在床上都没起来。

当动乱的士兵们闯入的时候,周亚夫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人给制服了,可见这老将军的武功实在了得。

相传在北宋某个军营里,突然有人传出宗翰来了的消息,顿时在整个军营中炸开了锅,有些经受不住这种刺激的直接疯狂地打起人来,紧接着就发生了“营啸”。

不过关于“营啸”的记载在史料中都是一笔带过,明朝发生的一起案件是对此类事件记载比较详细的。

而且李自成采取的是速战速决的战略,连续攻打了七天七夜,但由于守城军队布防坚固,使得他们无法突破防守。过了一段时间后,李自成调派了五十万大军去攻打开封。

随后又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随着明军的增援抵达,李自成又无功而返。回去后李自成就改变了策略,决定采用围城拖延战术。城中的人很快就出现军粮短缺的情况,他们将希望给了援军。

也许是多日连续作战,使得战士们的情绪崩溃,导致整个军营陷入混乱之中酿成惨案,最后援军只能撤回河北地区,然后将开封城送给了李自成。

而到了近代也依然有“营啸”事件,国民党陆军中将孙元良就遇到过。陈官庄突围当中,几万人日夜奔袭,精神高度紧张,好不容易逃出了战场以为可以休息一下,没想到敌人又来偷袭。

从古至今,那么多有记载的“营啸”事件都说明,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整个军队就面临着灾难,即使是再强大的将军也无法阻止这种事情。

不过还好,孙元良那次是记载中的最后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类的情况,也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军营中也开始注重士兵的心理建设的结果。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希特勒为何入侵波兰?苏联也助德军一臂之力,亲德远苏,自酿苦果
下一篇:一个有魄力的帝国领袖,在国家陷入溃败时,把五十万囚犯变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