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二帅授衔之谜:彭带兵和歼敌数量远少于林,为何排名更高?
彭林二帅授衔之谜:彭带兵和歼敌数量远少于林,为何排名更高?
十大元帅
关于十大元帅的战力,在军迷朋友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军中最能打的两位将领是林总和粟裕,也有人认为彭总是第一战神,毕竟敢和美军正面硬杠而且取胜,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
十大元帅的评选毕竟凭的是综合军事贡献,战力特别是率大兵团作战能力只是其中一个指标,否则像叶帅这样根本没有率大兵团独立作战经验的人就当不了元帅了。
在元帅的排名问题上,也有军迷认为,从战力的角度看,真正能打的未必就排在前面,像徐帅也是战神级的人物,但他的元帅排名就比较靠后,更不要说没进元帅阵容的粟裕大将了。
其实,在十大元帅中,真正具备可比性的两位元帅就是彭德怀和林总,他们从井冈山开始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最早的创业时期、井冈山烽火、艰苦卓绝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林总奉命前往东北,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则因西北战事吃紧,为保卫党中央组建西北野战兵团,后来正式以解放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兼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一个东北,一个西北,彭、林二人分别占据北部中国的两个犄角,从此开始“分庭抗礼”。
在解放战争中,大家提到林总都竖大拇指,他在东北从无到有站稳脚跟,逐渐在与熊式辉、陈诚和杜聿明的对抗中占据主动,一直到辽沈战役一战解放全东北,到那个时候,东野总人数已经高达恐怖的百万大军。
而彭德怀呢,给人的感觉是他在陕甘宁率西野部队苦苦支撑,西北地瘠民穷,沟壑纵横,不仅与敌决战不具备条件, 就是吃饭都困难。到1947年夏,解放战争已经开打整整一年的时候,无论是东野、中野(刘邓的晋冀鲁豫大军)还是华野,都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的时候,彭德怀的西野还不到5万人!
林总和刘亚楼
部队总人数:林总的东北区是彭总的西北区的10倍以上。
在四大野战军中,发展最不平衡的就是部队人数。
最早成立的、同时也是当时最强的野战军是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1947年初,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组成。这支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在正式成立前后就打了宿北、鲁南、莱芜和孟良崮等几场硬仗,成为解放战争头一年表现最好的部队。
华野刚成立的时候就兵强马壮,华东野战军全军总人数是27.5万人,这还不包括第11、12纵队,而同样以陈毅为司令员的山东军区(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部队人数更多,高达36.6万人。
中原野战军成立的时间比华野晚一年零三个月,正式成立于1948年5月。在三大战役前的四大野战军中,恐怕没有哪支像中野一样频繁而大幅度地改变作战区域。
中野前身是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区域是在太行山南部,解放战争中又45度角向东南开进,鏖战鲁西南,最生猛的是从鲁西南直线向南一千里,直奔大别山。
129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最能打的师,所以晋冀鲁豫军区实力也很强,军区部队和野战军共有42万人之众,但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执行战略任务时,全军战损很大,到中野正式成立时,约在15万人左右。
从总人数上讲,林总的东北战区发展最快,1945年刚刚出关到东北时,林总手下只有各大战区临时支援的11万人,到年底就发展为27万大军!
到1947年4月,经过东北民主联军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中央决定原属晋察冀军区的冀热辽军分区划归东北军区,这样林总手下的部队已经高达46万人。
三大战役开始前,林总指挥的东北军区总兵力超过103万,1948年8月,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分开,光是东北野战军的正规军兵力,就达70万人。
我们可以综合对比一下三大战役之前各大野战军的人数对比:林罗刘的东野70万,陈粟的华野40多万,刘邓的中野不到20万,彭德怀的西野连10万都不到!
算上军区部队,林总的东北大区是彭德怀西北大区总兵力的10倍!
邓小平、刘伯承、林总、邓子恢、谭政
解放战争后期,特别是三大战役以及扫荡中南,林总辉煌居于所有大区指挥官之首。
无论是彭还是林,在解放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林总在东北和杜聿明交战,败多胜少,一度被敌人赶着跑,一路逃过松花江,让林总最痛苦的莫过于四平之战,在已经突入市区的情况下被陈明仁打了回来,狼狈不堪,还送了陈明仁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彭德怀则因为部队太少,只能与敌采用“蘑菇战术”兜圈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地方太穷,养活不起那么多部队,连战士们能吃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不过,在解放战争的中后期,林总在东北已经完全翻身,变得兵强马壮之后,彭德怀在西北仍然过得很艰苦,苦到什么程度?陈毅到西北看过实际情况之后很感慨,说自己的华野一门野炮配发炮弹300枚,困难时期减到200枚,就叫苦说打不了仗了;而彭总的西野一门野炮的标配才是5发炮弹!
1948年秋季以后的林总像是开了挂,先是在辽沈战役中一战歼灭敌军47万,一举解放全东北——这一战意义极其重大,不仅使解放军在数量上夺过敌军,更重要的是,此举极大促进了全国解放的步伐——原来是个“五年计划”(从解放战争开打算起),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主席豪迈地宣称只需一年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敌人了!
随后,林总率百万大军入关,和老搭档聂荣臻再次合作,东野和华北军区共同发起平津战役,歼灭敌军50多万人——从此华北已定,北平改名北京,成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首都。
但林总并没有停止战斗的步伐,东野先遣兵团参与渡江战役后,他又率军南下,经略中南,一直打到海南岛: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由中国的最北打到最南,林总军旅生涯跨度之长无可匹敌!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林总同时担任四野(原来的东野)司令员和中南军区司令员,手下所带总兵力已经超过令人瞠目结舌的150万!
同一时刻的彭德怀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在是风卷残云般消灭了陕甘宁的敌军,荡平马家军,为西路军报了血海深仇,之后又派王震一路向西,和平解放新疆。如果说林总解放的纬度跨度最大,那彭德怀解放的国土面积则最为广袤。
不过,就带兵数量看,彭德怀始终没有超过林总,而且差距还不小。林总是150万,而彭德怀最高记录是30多万,而且还是在华北战事结束后华北军区两大兵团划归一野(西野)的情况下;至于歼敌总人数最更悬殊,林总的四野歼敌共计323万,而彭总的一野只有50多万。
朱德、李富春、邓小平、董必武、康生、陶铸、林总、陈毅
彭总带兵也曾超过百万,但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了,此时林总处于半引退状态。
有军迷朋友说志愿军的第一任统帅其实应该是粟裕大将,不少人支持这个观点,因为志愿军就是由东北边防军改编的,而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最初的人选就是粟裕。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最初中央希望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这是没错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希望粟裕能担负起这个重任。但粟裕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没有真正挑起这副担子。其次,就算粟裕上任,他的级别也不能和后来的志愿军司令员比。东北边防军隶属于东北军区,而志愿军却是由军委直辖的。
说粟裕是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还不如说高岗是第一任司令员。
不过,如果粟裕身体没有问题的话,他领导下的东北边防军升格为志愿军,他倒是真可能成为志愿军的首任司令员——不过历史不能假设,在那个特殊时刻,因缘合和,是彭德怀而不是别人成为历史的最终选择。
彭总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时候,他的领兵数量也达到顶峰。据不完全统计,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总人数超过240万,但这个数据是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不同时期的迭加,并非某个时期的在朝兵力,也不是彭德怀一人指挥的,因为后期他就回国了,他之后还有好几任司令员。而彭德怀在朝鲜期间指挥的总兵力应在120万人以上。
这个数量虽然不及林总,但超过了所有其他的将领,包括陈毅、粟裕、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等人,当然不包括朱德,朱德是统帅型人物,级别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彭总在朝鲜率百万大军和强大的美国周旋时,林总在国内却处于一个较长的“蛰伏”期,他身体不好,当年在抗日战争中受过伤,虽然去苏联疗伤,但并没有彻底治愈,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怕光、怕水,怕凉,怕闹,再加上他本来就有点社恐,建国之后基本处于半引退状态。
顺便说一句,战争年代我军的医疗条件很差,高级领导人有病有伤往往都到苏联,但最终的结果却不见得很理想:周恩来总理到苏联治臂伤,但他的胳膊终生不能伸直;罗荣桓元帅到苏联治肾,做了手术,但仍然没解决问题,他是十大元帅最早去世的一个,1963年就英年早逝了;这一次林总也是,在苏联待了很久,仍然有严重的后遗症……
不过这是题外话,大家看看就算了。
林彪、周恩来
林总无论是带兵数量、歼敌人数还是部队战力,都远超彭总,为何在元帅排名中彭高于林?
要说我军战力最强的将领,说法不一,有说彭德怀第一,有说林总第一,有说粟裕第一。挺彭德怀的主要说他的勇气,特别是抗美援朝;支持林总的主要从战功考虑;赞同粟裕的则更看重战略能力,粟裕的战略能力全军少有人及,彭林二人都不是对手。
上述考虑都有一定道理,因为都有大量史实作为依据。
但从元帅排名上看,虽然林总高居第三,比起粟裕来已经算是相当好的结果了,但彭总却是第二,又高于林总。
那么,彭德怀有何特殊之处,位在林总之上?
对此,我们客观地讲,彭林二人在元帅中的排名是客观的,也是历史造成的。
当初参加起义闹革命时,彭林二人都算晚的。
林总虽然早在1925年就入党,但一直到南昌起义时,他都是个不显山露水的部队基层干部,在叶挺手下担任连长,一直到上了井冈山,他的军事天才才被朱德发现,从此展开红军之鹰的开挂人生。
而彭德怀参加革命更晚,是在三大起义后第二年入党的,但彭总出道即巅峰,他在领导平江之后就担任红5军军长,一下子拉齐了和红军之父朱德的地位,当时朱德是红4军军长——从这个时候起,彭在军中地位一直高于林,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没变过。
红军时期,彭德怀的军中地位也略高于林总。
彭总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和中革军委副主席。
林总则当上了红4军军长红1军团军团长,这两个职务都是朱德留给他的。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彭林二人分别是红军绝对主力红3军团和红1军团的军团长,所辖人数没有超过2万。长征中,这两大军团一左一右保护中央前行。
到长征即将结束时成立的陕甘支队时,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主席亲自任政委,林总是副司令员。
也就是说,在红军时期,林总最多和彭德怀算平级,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彭德怀的级别比他要高半级。
彭德怀、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
八路军时期,彭德怀是副总司令,林总是115师师长,虽然都是陆军中将,但彭的职务明显高于林。
抗战爆发后,三大主力红军以及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115师。
这时,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司令,林彪是下属的115师师长。两人的军衔是一样的,都是陆军中将,但明显林总军职低于彭德怀。
而且,在八年抗战中,彭德怀打满全场,林总则因被友军误伤被迫到后方养伤,他缺席抗日战争的时间长达7年半,只能我们留下了平型关大捷的传奇。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是解放军副总司令、总参谋长以及西野司令员,林总是东野司令员,在军中职务仍低于彭德怀。
西北野战军本来是贺龙的班底,但在胡宗南进攻陕北、党中央处于危险境地时,贺龙并不在延安,于是彭德怀挺身而出,负责组建西北野战兵团,从此离开总部去和强大的胡宗南集团周旋。
彭德怀原来还兼任总参谋长,但奉命专门指挥西北战事之后,不再在总部工作,总参谋长一职就交由周恩来担任。西野正式成立之后,彭德怀就以解放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又兼任西野司令员——彭总任解放军副总司令的命令一直没有发布过(包括朱老总的总司令正式任命也是在建国后才发布),但他这一身份却没有遭到任何人的质疑。
再看林总,他在东北可谓一身兼四大要职: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政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权炳之重无以复加,但从军职上看,他仍不如彭总。
纵观历史的各个阶段,彭总的影响力、军事和综合贡献都超过林总,因此在元帅排名中仅次于朱老总,这也是历史的定评!
1955年的十大元帅评选中,彭德怀是第二名,仅次于朱德,而资历较浅的林总却居第三。这应当是个客观的名次,朱、彭二人长期是我军的正副总司令,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对林总来说,排名第三已经是极大的肯定了。
其实,就单纯的军事指挥而言,有人认为彭德怀水平不高,只会蛮干、硬干,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彭总在大西北,一人和胡宗南、马家军抗衡,以几万人对抗武装到牙齿的几十万人,而且连战连捷,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因此,彭德怀和林总两大元帅都称得上战神,只不过两人各有侧重,彭总赢在气概上,林总赢在计算上!
赵寿山、张宗逊、彭德怀、甘泗淇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