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千金化身战地夜莺,计破战俘多次,26年后在餐馆被美战俘认出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双方军队都在生死之间的时候,一首熟悉的旋律飘扬在战场上,那是英文版的《圣诞快乐》。
当时正是西方的圣诞节前夕,这首歌勾起了美军的思乡之情,“要不是因为这可恶的战争,应该在家里和亲人欢聚”。
广播中还有一个悦耳的女声在用英语劝说着他们放弃战争,而播放音乐和讲话的正是被称为“战地夜莺”的刘禄增。
01 名门千金
刘禄增出生在上海,家中算得上书香门第,从小也是锦衣玉食,称得上千金小姐。
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禄增却没有大小姐的娇气。
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她,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本要从事法律工作,但当时青年们都热血沸腾地想要加入革命队伍,刘禄增也不例外。
于是,她计划着加入文工团为革命做贡献,可她的出身是个问题,最终她也没能如愿。
她觉得加入革命无望的时候,正巧碰上了抗美援朝。
战场上志愿军和美军作战自然就会有战俘,可两边语言不通,想要了解情报都十分麻烦,所以部队急缺翻译方面的人才,只好在各大高校中招募人才。
刘禄增的母校有专门的英语课,她在这门课上成绩很好,能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
她听说要招募这方面的人,赶紧在报名表上填写自己的名字。
翻译人员招募人数不够的情况下,没有人去计较刘禄增的出身,她顺利的被录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而她如愿的换上军装,北上奔赴朝鲜战场。
02 艰苦斗争
一腔热血的刘禄增进入朝鲜后,才知道什么是惨烈。
刘禄增在行军途中因为特殊人才的身份被长官照顾,能够睡在防空洞的干草堆上。
虽然夜里常常被冻醒,但这已经比其他战士要好很多了。
行军的时候因为没有接受过训练,背着水壶行礼的刘禄增怎么努力也跟不上军队得的速度。
尽管脚上都磨出了血,她也没喊痛,可是在力气悬殊的情况下刘禄增的确没办法赶上其他人,上头为了照顾她特地用水牛拉着她。
一路上,刘禄增知道自己给大家添了麻烦,所以从来不会额外要求什么。
就这样,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成长为了坚毅女战士,洗衣做饭虽然不熟悉,但绝对亲力亲为。
没有了柴火生火,就生啃玉米地瓜,别人能做的事她都会跟着做。
03 计破战俘
到达目的地后,刘禄增立刻投身进翻译工作,由于对各种军事用语不熟悉,她要从头学起。
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每天都带着知识本,从早到晚的学习硬是在短时间内熟练了这些词汇。
翻译文件之外,刘禄增还要负责审讯战俘,把我军的优待战俘政策讲给他们听。这些美国大兵们成了刘禄增难啃的骨头。
他们根本不听任何政策,趾高气扬且目中无人,战俘按照安排应该跟随后勤背粮食,他们每天借口百出就是不干活。
说教他们不听,打又打不得,敌工部的领导对于这件事简直要愁掉头发。
刘禄增很快就想出了对付他们的办法,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既然不背粮食那就没有饭吃。
一开始那些美国兵还不相信,饿了几顿后果然都乖乖听话。
有一次,我军俘获了一名美国空军,这个人很是傲气,连本国的其他军人都不放在眼里。
无论怎么劝说他都一言不发,而且极其不配合工作。
刘禄增明白这样的人无非是桀骜而已,想要对付他很简单让他认清自己已经是俘虏就好了。
她建议把这人和其他国战俘关在一起,吃出苦头。
事实正如刘禄增所料,没几天,这个人就赶紧向表示歉意,后续工作极其配合。
04 战地夜莺
上甘岭战役爆发之际,两方的战争也正式登场,这时候需要精通英语的战士向对方喊话。
面对要前往一线面对炮火的任务,刘禄增向领导表达了前往的意愿,要知道艰苦的前线上只有刘禄增一个女兵。
战争中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所以在打仗的空隙战士们都求刘禄增能给她们唱歌,同志们的请求她自然是每次都会答应,久而久之她就有了“战地夜莺”的称号。
每天晚上她都会向美军广播动摇军心,在她的劝导下很多美军都失去了斗志想要回家,美军对这位战地夜莺简直是深恶痛绝。
战争胜利后刘禄增被任命为中国国际旅行社美大部的经理,继续发挥着她的语言长处。
到美国处理工作的时候她前往餐馆就餐,她点餐的时候餐馆的经理一下子就认出了她,询问道:“女士,您还记得我吗?”
经理叫詹姆斯是美军战俘之一,刘禄增在军营中审讯过他。
詹姆斯原本只是洗碗工,在犯了盗窃罪之后为了免刑才进入军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他直接被送到了朝鲜战场上,被俘的时候他几乎以为自己要活不成了,但刘禄增给了他平等的照顾。
曾经的敌人在战争结束后都有了各自的生活,26年后见面也能和平相处。
詹姆斯很感谢当初刘禄增的开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战争的丑恶,他如今开启新的人生正是得益于刘禄增的劝说。
05 总结
战争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但他们无一不认为这段记忆并不美好.
因为不论胜利与否战争都是不可取的,有些战争明明可以避免却依然伤害到了人民。
刘禄增放弃优渥的生活奔赴战场正是因为她知道和平的可贵,她要为了结束战争而奉献一份力量,女兵和战俘在几十年后相见也释怀了曾经的敌对,这正是和平的意义。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