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学习中药本草,最关键的部分是了解“气”与“味” 以及形成的“药势” | 李辛《回到本源》连载15

发布日期:2023-07-06    点击次数:145

图片

图片

《回到本源》连载15第二章本草的性能:气与味Claudine:我相信,如果在诊断上,明晰了“气机虚、实、开、阖”和“病机进、退、顺、逆”的大方向,在本草应用中,掌握了“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的调配原则,我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开汤药的中医师。在前一章节中,我们已经详细讨论了第一个原则:气机和病机。现在,我们可以就气味、阴阳来讨论本草的用药原理了!李辛:在传统本草学,“气”和“味” 构成了药物性能的基础。李东垣在《脾胃论》的“君臣佐使法”一节里说:“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指出补泻效能的基础是“味”。关于《阴阳应象大论》的“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他作了如下阐释:“味之薄者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则泄,咸、苦、酸、寒是也;气之厚者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渗泄,甘、淡、平、凉是也。渗谓小汗,泄谓利小便也。”关于气味,历代观点略有不同,除了李东垣的著作,他的老师张元素的著作《医学启源》,以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开头的“序例”一节,可以互相参看。此书所重视的是传统的“气味”学说。在《珍珠囊》一书里,张元素说:“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互相气味,厚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总而言之,不可混曰;分而言之,各有所能。”这里指出了药之“性”“味”和“能”,而且每一种药“气味厚薄”不同,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说明每一味药都有“气和味”两部分,但各有偏重。而在传统本草遣方用药中,还必须留意我们选择的每一味药,是“取其气”还是“取其味”,这一原则也体现在本草的采集、炮制、剂量和煎煮法中。按《黄帝内经》所述,气为阳,味为阴,不同的药物,有的偏重于“气”,有的偏于“味”,但都是气味兼具,唯厚薄不同,寒热有异,加之出产之时节、地理,采集根、茎、枝、梢、皮或花叶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能量层面,其寒热、阴阳、开阖、升降、动静、润燥、走守等性质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方向和层次的效能,称之为“药势”。可以想象,药物本具的“势能”,进入不同的人体或气机病机格局中,会与该个体的能量结构、渠道与运行方向产生“合化”作用,其结果是因人因病而异的。

总体而言,“气”在古代本草学有两个含义,一是中药“寒、热、温、凉”的特性,如近代常说的“四气五味”,这里的“四气”也就是“寒热温凉”四性。不同医家会用“气”或“性”来表达。“气”的另一个含义相对于“味”,是通过选择特定的药物、剂量与煎煮法来获得不同层次的药势效能。

图片

古人用“气”和“味”,来描述本草“药势”的两个不同的基本层次和方向:

“气”,属阳的部分,多作用于气分,开通三焦气分,偏于流通、开泄、行表或运中、通行经脉。在配伍用药时,如果我们希望达到以上“流通气分和表层”的目的,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形态偏于薄而轻,或偏于“辛甘淡”气味的药物种类。如薄荷、苏叶、菊花、防风、荆芥、陈皮、佛手。其次,“用量小”“煎煮时间短”,也是为了取其气。在炮制中用酒,或选用散剂以开水冲服,也都是为了发挥该药“气”的一面。“味”,属阴的部分,这一类药物,或多味重之品(酸、苦、咸),或色深、形厚、质重,多为根茎类。在煎煮时,如果需要取其味,可以煎煮时间加长,用药剂量加大,最后的汤汁会比较浓稠。取其味,目的是为了作用于人体血分、下焦等深部层次,或补益精血(如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或降阖气机、流通血分(比如黄连、大黄、芒硝)。     Claudine:所以,每一味药的气味源自其“自身的个性特质”(如同人格特质),以及相应的煎煮方式?李辛:是的。比如在《伤寒论》里有治疗“痞证”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成分是黄连、大黄、黄芩,属于味厚之品,尤其是前两味,煎煮法是“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麻沸汤即有极小气泡冒出的将滚开水,用来泡取其“轻清之气”,以消虚热,引气下行,避免久煎而取其“厚重之味”,苦寒更伤中焦之气。因为“痞证”多为伤寒汗后,复遭误下,以致表里俱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具有相近气味的中药可以替换使用。这为处方增添了很大的灵活度,尤其是当需要的药物不全时,可以用气味相似的药物,配出我们所需要的“药势”。Claudine:偏于“气”的中药可发散、升浮、流通经络、运行气血;偏于“味”的中药多有收阖、滋养、沉降、化瘀的作用。那么,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是怎样的?是否也符合“气”和“味”的原则呢?李辛:是的。相对于草药,大多数动物类药物的味更厚一些,所以常常用于中下焦血分,属于精和血的层次。常用的补益类如鹿茸、阿胶、龟板,流通类如水蛭、蜈蚣、全蝎、地龙,这些药物也有清理血分瘀毒的作用。很多矿物类和贝壳类都有在信息层面调神的作用,如朱砂、紫石英、生龙骨、生石决明等,有的可以调整气机,升浮者沉降,开散者阖收,如磁石、生牡蛎、滑石、石膏、代赭石、灶心土等。有观点认为,矿物、贝甲类会损伤胃气,这是一种误解。虽然这些石头、贝壳确实很硬,但除非是打粉,直接大量口服,才可能损伤胃气。通常,矿物类用水煎煮,取其无形的“神”和“气”的部分,不会造成损害。Claudine:药物的气味,决定了其药势在体内的布散方向和层次:或升浮而开表,或沉降而下行,或运开中焦、阖补下焦……那么,一张处方是不是也能体现出和合的“气”和“味”呢?李辛:是的。这正是传统本草方剂的配伍原则:因于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开阖走守,合于病人的神机、气机与病机。有时候,当患者向医生描述他曾经吃过的方剂的味道,即使不看具体的组方成分,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其补泻和方向是否得当。比如,常常有小朋友得了普通的感冒,吃了一周的汤药无效,再来找我,说起味道一脸苦相,家长描述煮的时候一大包,药汤的味道很重,尝起来又酸又苦,说明这是一副“味”厚重的、偏于阴的方子,而病人只是普通感冒,属于表证,需要“轻开上焦”,且儿童相比成人,需要相对偏轻的剂量,那么,这个就属于药证不符。(未完待续)

图片

《回到本源》中文版购买链接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李辛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回到本源》(2022,中文版;2013,瑞士,英文版;2020,法国,法文版)

图片

ClaudineMérer(克劳迪那·梅赫)

毕业于巴黎西区医科大学,在新加坡针灸科学研究院学习针灸,在伦敦完成了中草药的学习课程。在北京生活四年期间,与李辛医师一起共同完成英文版《回到本源》,于2013年在瑞士出版。曾任法国针灸无国界协会主席、瑞士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全科医师、针灸师、中医师和自然疗法医师,主理内科及妇科。创办法国蓝之树学会,每年主办《地球生态学》研讨会和中医临证继续教育课程。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低压高是怎么回事?单纯舒张压高,危害大吗?低压高要不要吃药?
下一篇:一个专治中风偏瘫的经典名方,既峻补阳气,又活血化瘀,屡用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