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网络问诊岂能成为“网络陷阱”

发布日期:2023-07-09    点击次数:81

转自:遵义日报

◇黄齐超

相关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同比增长21.7%,成为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回复内容过于随意、回复内容包含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询、打着“健康科普”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等现象。此外,医生误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药、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等问题也屡见不鲜。(6月7日《法治日报》)

针对患者的网络问诊需求,一些知名医院、知名专家推出在线免费咨询服务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一些收费的健康咨询却乱象丛生:冒用知名医生的身份进行网络咨询;回复内容过于随意,敷衍应付;收费不规范,不退费;违规开处方药等等。以上这些乱象,无疑会侵犯患者的权益,乃至影响患者诊治。如此一来,网络问诊成了“网络陷阱”。

事实上,政府也格外重视互联网诊疗。近几年,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详细规定。由此可见,网络问诊并非无规可依,而是有鲜明的条条框框。

网络医疗咨询,也是医疗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收费的网络问诊,还是免费的网络医疗咨询,都必须将患者的健康置于第一位,坚持原则,依规而行。现如今,既然互联网问诊平台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存在那么多的乱象,相关部门就有必要依规进行处置,建立可追溯、可查询和处罚机制,推动网络问诊的规范发展。



上一篇:Web网页端IM产品RainbowChat-Web的v5.0版已发布
下一篇:引领消费级3D打印时代! ELEGOO爱乐酷四款新品震撼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