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维度与空间

发布日期:2023-06-22    点击次数:119

宇宙是无尽的空间。如果没有生命,那一切物质就在空间中飘浮、发光、坍塌、聚合、消解、湮灭……宇宙不需要时间。亘古和今天,对物质来说,有什么意义?没有。

可是生命不同,生命体不只是存在于空间中,生命体还拥有“时间”。

​当我们谈到“时间”时,我们就要探讨“维度”。因为宇宙本不需要维度,是生命需要维度。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生命体为什么需要建构维度?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生命体,哪怕再小的生命,也要建立物质交互的秩序性。

这种秩序性,需要系统、需要算法。因为交互它就不可能是杂乱的、随机的。并且这种秩序性要有足够的稳定状态,才能从简单发展到复杂,才能逐步传承下来。

当生命体建立秩序,才可以识别外部空间和空间中杂乱无序的物质,并与它们进行交互。生命体以什么为标尺?生命系统、及其算法,通过确定“时间”这一标尺,才得以将空间维度化,进而将一切内外部信息转化为生命体内部自识的有秩序符号,来实现交互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试图来研讨一下关于生命系统发展的三层进化:

1.宇宙存在本身,运动变化无常。

2.生命系统开始建构符号、实现秩序化,稳定的和世界交互。

3.心智系统解析并标识生命系统的“交互符号”再创“新的标识符号体系”,实现个体对“其交互活动本身”自解自知,进而构筑“生命体间的联结”。

生命为自身的存续做了一个什么工作呢?生命体抽离了一个动量(物质的体自旋性)变化的干扰,建构了“时间”标尺,虽然自此割裂了时空的整体性,但确实是实现了相对简单且有效的交互秩序性,保持了生命体自存在、自衍生的稳定性。

而到了下一发展阶段,当人类开始自解自知“其系统的符号化运作活动”,同样先是剥离了物质的一个变量:体自旋性,进而锚定并标识出了“时间”这一维度,才得以实现“标识符号体系”的建构。这就是我们当时所掌握并使用的“1维时间+3维空间”的认知体系。

我们的“意识”在“三维的空间维度体系”中,将生命对宇宙的感受、信息及其规律认识,都转化为符号,才能内化到意识层面上来,进而构建了我们所共识的世界。

所以说:我们认知到的维度不是属于宇宙的,而是生命建构的。现存的维度体系,是解析、建构是当前一切认知的基础。没有维度,就没有意识,也就没有了我们当下正在感知并实时交互的世界。

但这样同时也就形成了意识对世界、对自体的框架、或说是“意识的格局”,影响了生命体更进一步的对宇宙的认识、解构、理解。

​宇宙是自然的宇宙,世界是“生命感知到的宇宙”。世界到底可以有几维呢?意识能上升到几维,我们就可以用几维的体系来解析宇宙,那我们就是生存在几维的世界中了。

因此,我们要明确的认知到:当前,人们只有从“3维空间+1维时间”进一步发展、拓展认知,实现真正的四维,才能随着认知的进展,再进一步来研讨如何增加此后的维度,然后继续探索真实宇宙,解析、建构更高认知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阴阳详解
下一篇:内蒙古大学谷晓俊&郭艳等人Angew.:化学预插层策略—C3N4支撑钒酸盐水性Zn2+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