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回应手机团队解散: 不会放弃, 消费者反馈很好!
董明珠的手机和贾跃亭的车,都像是不切实际的梦。
一个造机8年,沉迷手机梦;一个造车9年,为梦想窒息。区别在于,董明珠是商海风云人物、做事果决的“铁娘子”,格力手机也早就造出来并正式销售了;而贾跃亭如今已是臭名昭著的“老赖”,FF 91至今尚未交付。
不过,格力手机怎么看都算不上成功。
近日,有传言称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格力手机核心团队高峰期有接近100人,到2022年中期只剩40多人,之后将全部解散,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听闻此言,董明珠忍不住反驳,“我觉得很好笑,不知道哪里来的声音。”殊不知,外界看格力坚持造手机,可能也会觉得很好笑,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
对造手机一事,董明珠再度表示,坚持不放弃,是一定要做下去的!她在一场访谈中提到,现在自己用的手机就是格力,而且很多消费者用过格力的手机,也给了很正确的评价,“不是我说好,是消费者用了以后觉得格力的手机好。”
格力手机从推出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从2015年到2018年,格力一共发布过4款手机,包括格力手机一代、格力手机二代、格力色界手机、格力手机三代。中间暂停了两年,到2020年和2021年,格力又分别发布了大松G5、大松G7两款手机。
这几年,董明珠一直在为格力手机做宣传,也曝出过不少金句,比如“格力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格力手机供不应求,销售5000万部没问题,未来卖1亿部都不成问题”……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她还强调格力手机做得不比苹果差。
事实果真如此吗?
外界的反馈或许并不像董明珠想象中那样美好。格力手机性价比不高,同样的价格下,格力手机的配置被小米、OV吊打。除了格力自家员工,几乎没有人愿意购买格力手机。
格力员工是否自愿购买,也不得而知。在二手平台上,有格力员工挂出大松G7手机,并在物品介绍页面写着:员工积分兑换机器。从格力旗下多款手机的销售情况来看,董明珠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也错误预判了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头部厂商内卷加剧,消费者需求持续疲软,换机周期不断拉长,出货量连年下降,微小的迭代更新已经勾不起消费者的换机欲望了。
智能手机逐渐从快消品变成了耐用品,以前很多人都是每逢新机发布就必须下单换新,但现在,人们在数码产品领域的花销骤减,越来越多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格力手机的处境就更艰难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618开启第一轮预售后,小米空调已经排上了家电预售榜第三,仅次于格力。而格力的手机,却鲜少有人使用。
那么,格力为什么要坚持做手机呢?
因为在万物互联时代,格力想要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不仅格力,许多车企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吉利收购魅族、蔚来官宣造车,都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护城河。
董明珠设想过这样一幕:“以后你们手里拿的可能是格力的手机,遥控着家里的电器,吹着格力空调,吃的是大松电饭煲煮的饭,出去坐的还是银隆电动汽车……这就是未来的时代。”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无比残酷。如今格力在核心空调业务上被美的超越,沦为行业“老二”,坚持要做的手机始终掀不起大波澜,投资的汽车更是亏了个底朝天,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接班人”孟羽童也悄然离去。
强势如董明珠,始终不愿放弃手机业务,她还强调,格力做手机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加便利格力的消费者。但仔细想想,消费者真的会为家用电器专门配一台手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