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作文指导: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未必有路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93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也有人质疑;车到山前就一定有路吗?

对于上面对立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一句古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意为虽然有困难,但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其中“路”泛指解决问题之道甚至希望与理想。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对未知事物坦然面对的一种心境,意在说明任何事情都有转机,要泰然处之,乐观面对。但同时也有人质疑:车到山前就一定有路吗?这是一种理性视角,是对盲目乐观的提醒,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幻想,而是要干在实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对人生有周全的部署安排,如此才有可能不走入绝境。

材料围绕着“车到山前是否走路”展开,提出了两种对立观点,意在启发考生,作为时代青年,应有辩证分析能力,面对未知的未来,要懂得未雨绸缪,身处困境,既要乐观面对,也应积极奋进,如此方能时时“有路”,柳暗花明。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未必有路”的内涵,二者的内在关系,如何行好人生之路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可引用舒婷“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以此论证应未雨绸缪,使人生处处有路。也可以引用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论证人生在世,不能时刻处于焦虑状态,也应适时放松,乐观坦然地面对困境,转换视角,也许别有一片天地。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具有现实性的论据,避免老生常谈。如写当下不少年轻人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超前消费,在各种信用卡与贷款软件之间流连,最终无力偿还欠款造成人生悲剧,使文章立足于社会现实,更有深度。

【参考立意】

1、车到山前未必有路,未雨绸缪方可时时有路。

2、积极奋进,柳暗花明。

3、车到山前必有路,身处井隅寻出处。

【佳作展示】

居安思危谋长远,未雨绸缪早当先

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此乃对未知事物坦然面对的一种乐观心境。然当今时代波诡云谲,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若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更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如此方可使前方时时有路,人生处处畅通。

居安思危,谋定后动。做好人生规划是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任何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在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美国拒绝向中国销售芯片之际,华为却宣布了举世震惊的消息——推出华为自主研制的鸿蒙系统,此举突破了美国的制裁封锁。正是因为任正非居安思危,提前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默默打造自主芯片,才能漂亮地打赢这场贸易之战。

未雨绸缪,生于忧患。做好发展规划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从新中国于百废待兴之际致力“两弹一星”的研究,到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神舟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中国的每一个前行脚印都印证着未雨绸缪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智慧名言。承前启后,我辈青年也应做好规划,助力民族复兴。

积极奋进,坦然以对。我们既要有未雨绸缪的智慧,又应不疾不徐,张弛有度,乐观坦然,如此方能从容面对困境,化危机为转机。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若想立于潮头,赢得发展先机,我们自当行好当下的每一步,做好规划,提前布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成功的人生也离不开豁达的心境,放眼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于焦虑状态,“杞人忧天”式的精神内耗屡见不鲜,这无疑在警示我们,积极奋进、未雨绸缪是成功的前提,乐观坦然地应对困境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要素。唯有二者兼顾,方能踏出坚实的人生步伐。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却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用“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鼓励自己,增强信心与勇气。也需要具备“车到山前未必有路”的前瞻性,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使人生时时有路可行,使国家永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国内有哪些适合徒步、骑行或自驾的湖畔公路?推荐这7个地方
下一篇: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旅游攻略,库尔勒景点美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