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150

图片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图片

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图片

孔庙,孔子殁后一年,即公元前478年,其弟子将其故宅三间隔改建为庙,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西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重建、扩建,使之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现今孔庙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

图片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

图片

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图片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毗邻,占地约16公顷, 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后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是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图片

孔府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图片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华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下一篇:第十三讲 世界遗产: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