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135
图片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一块高原台地上,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全城面积7.279平方公里。图片
在宋末元初,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并开始营造房屋城池,丽江古城初步建成,当时称为“大叶场”;一个世纪后,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到明朝末期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图片
清雍正二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馝到任后,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整个古城的功能机构完善。图片
作为少数民族城市,丽江古城的布局、建筑未完全受中原建城原则影响,融入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具纳西族独特风采。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成为古城最大的特色。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图片
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十一块匾额的木府,是丽江世袭土司、纳西民族首领木氏的衙署,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朱元璋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赐其汉姓“木”。图片
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既保留了中原建筑的风采,又容纳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精神。在五六百年前,它是丽江古城的“紫禁城”,今天它是丽江古城的标志,丽江旅游流传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图片
丽江另一标志性建筑--万古楼,其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明清以来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图片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尤其乐舞、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丽江古乐,是纳西族的古代音乐遗存;白沙细乐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部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图片
丽江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是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东巴仪式、素神仪式、祈寿仪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图片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片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
第一讲 世界遗产:明清故宫第二讲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第三讲 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四讲 世界遗产:莫高窟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第六讲 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建筑群第七讲 世界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第九讲 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第十讲 世界遗产:庐山第十一讲 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第十二讲 世界遗产:颐和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