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世界遗产: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94
图片
皖南古村落位于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的安徽省黟(yī)县,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有近千年历史的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是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图片
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西递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宋朝的元祐年间,由于村西古有驿站,称“铺递所”,故而得名“西递”。图片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公元904年因避朱温之乱,逃匿西递,改为胡姓,西递成为胡氏聚居村落。自1465年起,胡氏经商成功后,大兴土木。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顶峰,大约600家民居。图片
现今的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了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村庄的街巷是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结构,大多沿溪而设均青石铺地。民居院落善于利用漏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用以表达多重的意境。图片
西递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古民居224幢,祠堂3幢,牌楼1座。祠堂以敬爱堂为代表,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堂后厅有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一斗大“孝”字,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追慕堂是西递胡氏祭拜先人的祠堂;胡文光刺史牌坊是明万历年间为表彰西递村人胡文光在担任万载县县令时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而建,是座功德牌坊。图片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迁移到雷岗山一带并建房安家,最初叫作弘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这里成为汪姓聚居之地。清代中期,宏村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乾隆帝“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图片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图片
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图片
如今,村内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宏村因严谨的规划,巧妙的设计,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图片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片
图片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
第一讲 世界遗产:明清故宫第二讲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第三讲 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四讲 世界遗产:莫高窟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第六讲 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建筑群第七讲 世界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第九讲 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第十讲 世界遗产:庐山
第十一讲 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第十二讲 世界遗产:颐和园
第十三讲 世界遗产:天坛
第十四讲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第十五讲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第十六讲 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第十七讲 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第十八讲 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