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第三十七讲 世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138

图片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在青衣江和大渡河之间拔地而起,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佛教文化构成了其历史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图片

在地质学上,峨眉山被称为“峨眉断块带”,是一座悬崖峭壁众多的背斜断块山。受地势影响,气温垂直变化显著,土壤类型各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植被覆盖率高达87%以上,植物32OO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达1OO余种。此外,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已知动物2300多种。

图片

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由印度传入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项创建普光殿。公元3世纪,普贤信仰之说在世人中传播,中国高僧慧持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这是峨眉山上唯一一座以普贤法号命名的寺院。从此普贤道场信者如云、香火鼎盛,到宋朝时,峨眉山的寺院越建越多,普贤道场也兴盛起来。

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派遣以高僧继业为首的僧团去印度访问,回国后,继业来山营造佛寺,译经传法,铸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金顶。

图片

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纷纷展现峨眉山佛教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以“普贤道场”之名,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扬名中外。

图片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图片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图片

凌云山下,每当夏汛,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海通禅师立下宏愿,在凌云山开凿一尊与山齐高的大佛,以镇服洪水,保佑苍生。大佛的开凿从公元713年持续到公元803年,最终建成世界上最高的弥勒佛坐。

图片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大佛坐东面西,与峨眉山遥相呼应,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

图片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第三十八讲 世界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下一篇:第四十四讲 世界遗产:中国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