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讲 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图片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贸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陆。
图片
这条伟大的道路沟通了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全长一万多公里。它是一条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促进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在商贸、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片
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13年中,他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在随后的2000多年中,无数商贾、旅人沿着张骞的足迹,穿越沙漠、草原、戈壁来往于各国之间。
图片
带来了印度、阿拉伯、波斯和欧洲的玻璃、红酒、马匹、宗教、科技、艺术,带走了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和四大发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渐渐形成。
图片
用“丝绸之路”(Silk Road)来形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文明交流,最早出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所著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由于这个命名贴切写实而又富有诗意,很快得到学术界认可,并风靡世界。
图片
2014年6月22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图片
遗产项目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涵盖了不同帝国和汗国的首都城市和宫殿建筑群,也包括了商贸聚落、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的段落、堡垒、墓葬和宗教建筑等代表性遗迹共33处(中国境内22处),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
图片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连接了东亚和中亚大陆上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
图片
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图片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进行长距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范例。
图片
附:国境内22处申遗点陕西省(7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
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图片
河南省(4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图片
甘肃省(5处)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