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第四十一讲 世界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56

图片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密林,是大熊猫这个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的古老物种最后的家园。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都江堰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面积9245平方公里。

图片

这里至今还保持着类似熊猫鼎盛时期第三纪热带雨林的气候,这里生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濒危物种栖息的地方。

图片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是食肉动物,由于气候变化,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战胜了自然,顽强的生存下来,并保持了原有的古老特征,为了适应环境,将食肉改成吃竹子。

图片

1866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戴维来到雅安的宝兴县一个小山村传教,同时为法国自然博物馆采集标本,1869年,戴维第一次见到黑白熊,并把这只熊的标本寄给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经这位馆长鉴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宝兴县后来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图片

大熊猫最初定名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1939年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读为熊猫,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

图片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图片

区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还有金钱豹、金丝猴、扭角羚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鸟类种类繁多,占中国特种鸟类的50%。这些动物主要生活在2200~3600米之间的气候温凉的林地带。

图片

卧龙保护区的西面就是四姑娘山,这里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给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海拔2500米的原始森林中,大片的的竹林是熊猫的乐园。

图片

最近一次调查,大熊猫总数只有不到1600只,还需要我们大力保护。大熊猫专家认为,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

图片

“大熊猫生态走廊”工程建设,通过在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种植箭竹林,将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也可以扩大大熊猫活动范围,增加大熊猫的种群交流。人工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图片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物种,是中国的国宝,它们浑圆的体态,憨态可掬的外表,慢条斯理的性格,无论在哪里都备受欢迎。

图片

2006年7月,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第四十二讲 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下一篇:第四十讲 世界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